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探讨充填式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4-08-20  浏览次数:999次

普外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就是腹股沟疝,其主要致病因素为腹内压力增大和腹壁强度下降,临床上认为,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另外一种原因就是腹横筋膜受到损伤。因此,对腹横筋膜进行修复已成为修补疝的重点,同时也是降低复发的主要手段。传统方法是将腹横筋膜缺损的组织进行缝合,但是此方法修补后术野张力较高,且缝合部位的组织较为薄弱,因此术后并发症较多且极易复发。笔者针对充填式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0年~2012年患有腹股沟疝的患者98例,其中男95例,女3例,年龄35~85岁,平均(63.2± 5.3)岁,病程20d~9年,平均5.6年。其中直疝9例,斜疝8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取充填式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其具体方法如下:采取连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仰卧位固定,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取腹股沟韧带中点上约37.5px至耻骨结节并与腹股沟韧带相平行之斜切口长约125px,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等,显露术野。游离精索后分离提睾肌,找到疝囊。并游离疝囊至疝囊颈部,再据疝囊的大小,选择高位分离或高位结扎;在疝囊较大的情况下,将其自中间横断,将近端偏高位缝扎封闭,远端止血,视具体情况选择切除疝囊壁或旷置保留。对于斜疝患者,可直接将疝囊推至内环口;直疝则可推进疝三角,然后采用适宜医用网塞补片:将锥形塞顶缝合固定在疝囊颈壁并推入内环口内,再缝合固定锥形塞底四周。查精索内环口处无受压后,创面彻底止血,使精索后方平整,再在腹内斜肌浅面和精索后腹横肌腱弓之间平整放置平补片,四周与腹股沟韧带及腹外斜肌腱膜深面间断缝合固定,最远端需缝合固定于耻骨梳韧带上1~2针,然后逐层缝合切口。值得注意的是应采用专用缝合线进行缝合,防止精索内外环口受压,并应防止补片皱缩卷曲。术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治疗组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传统的手术方法在治疗腹股沟疝时存在医源性创伤及并发症,在分析了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复发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后,学者们提出了新的治疗理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充填式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完成疝修补术,其是以生理学及生物力学为基础来解决问题,不会对正常解剖造成干扰,同时填充物可起到分散腹内压的作用,从而有效避免了腹内高压,加强了腹壁的强度,更有利于功能的恢复[1-2],因此得到了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中度腹压增高及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研究表明,在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时其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手术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手术疼痛时间更短,这就表明了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了医疗资源浪费。同时,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降低了缝合张力,符合腹股沟生理解剖学的要求,因此术后恢复快,且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总而言之,充填式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更多,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3]。

4参考文献

[1]范成宇.充填式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50.

[2]鲍荣学.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72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37.

[3]何耀铭.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73.

[收稿日期:2014-02-24编校: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