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非颅内病变昏迷误诊为急性脑卒中24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16  浏览次数:565次

  作者:李凤玲 田明博

  作者单位:255400山东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内病 昏迷误诊为急性脑卒

  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是脑功能高度抑制或损害的病理状态,凡病变累及脑干的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或弥漫性双侧大脑皮层损害,均可引起昏迷。导致昏迷的原因常涉及多学科多种疾病,颅内疾病以急性脑卒中多见,而许多颅外疾病引起的昏迷临床上也常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本文总结24例首诊误诊为急性脑卒中的非颅内病变所致昏迷,分析其原因,以减少误诊,提高救治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4例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61~82岁,平均71.5岁。病史由随诊家属提供,提供有单纯高血压病史者6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者4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史1例;有糖尿病史者9例;4例未提供任何既往史。

  1.2 误诊情况 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急性脑梗死20例;脑出血1例。

  1.3 确诊资料 24例误诊患者,经详细检查及分析,最终确诊为以下疾病所致昏迷。

  1.3.1 低血糖昏迷 11例,其中有糖尿病病史10例,均因长期自行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而未监测血糖,均为急性起病,突然昏迷而误诊为脑梗死。昏迷前有心慌、出汗4例;烦躁不安、幻觉1例;抽搐2例;一侧肢体瘫痪3例。1例无糖尿病者因误服家中的降糖药二甲双胍,每次0.5g,每日3次,服用2天后出现昏迷入急诊室,在输液10min后意识转清,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回家后因继续服用上述药物而再次昏迷入院,急查血糖0.89mmol/L。

  1.3.2 一氧化碳中毒 7例均为72岁以上老年人,独居一室,家人发现时患者均表现昏迷、大小便失禁,误诊为脑梗死。其中2例一侧肢体瘫痪,双下肢有病理反射。

  1.3.3 药物中毒 2例,1例于入院前12h自服安定100片;另1例于入院前1h误服阿普唑仑4片(1.6mg),于候诊时突然出现倾倒发作,意识不清。均误诊为脑梗死。

  1.3.4 心源性脑病 2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均引起Adams-stokes综合征而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3.5 血液病 1例,患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昏迷2h入院。查体皮肤有出血点,双眼球向右侧凝视,颈部抵抗感,双下肢病理征(+),误诊为脑出血。

  1.3.6 右下肢深静脉血栓 1例,误诊为脑梗死。

  2 误诊原因

  2.1 病史不详 由于患者昏迷,家属提供病史不详,首诊医生询问现病史及既往史不详细,或易受家属提供的病史所误导。如1例误诊为脑梗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当家属提供以往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史时,未等血糖结果回报即静脉应用胰岛素,血糖结果为1.24mmol/L。而有1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由于患者居住城区楼房,即以为患者采用暖气取暖,忽视了城市仍有个别燃煤取暖的家庭。

  2.2 诊断思路窄体检不仔细 首诊医生对病情分析不全面,诊断思路窄,盲目自信。1例误服降糖药物昏迷者,患者在2天内反复2次,第1次发病时输含糖液体10min清醒,认为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忽视血糖检测。1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查体不仔细,忽视了右下肢肿胀这一重要体征。对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则对皮肤黏膜特殊的“樱红色”认识不足。

  2.3 缺乏实验室检查或对特殊检查结果分析错误 11例低血糖昏迷患者入院后急查血糖在0.89~2.87mmol/L,1例血液病患者入院查Hb2.4g/L,PLT36×10 9 /L。2例心源性脑病患者,1例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示窦性停搏。有6例患者头颅CT提示低密度灶。

  3 讨论

  非颅内病变与脑卒中由于发病机制不同,临床上除急性起病、昏迷外,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如脑卒中常有持续恒定的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发病早期肌张力常不高,且头颅CT在发病24h内往往不能显示病灶或提示早期变化,如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梗死区早期低密度改变等 [1] 。而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肌张力常增高,头颅CT一般显示密度较低的软化灶,故正确的阅片尤为重要。非颅内病变由于脑损害是弥漫性的,常无恒定的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详细的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原发病。年轻患者常见病因有药物、感染、癫痫、酗酒等,老年人以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常见;冬季则应想到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体格检查应注意患者的体温、脉搏、瞳孔、呼吸、血压、皮肤颜色、肢体功能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应包括血糖、血气分析、血离子、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头颅CT等,冬季应注意碳氧血红蛋白的测定。临床上遇有不明原因的昏迷患者,应拓宽思路,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检,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整体到局部、从结构到功能等全面考虑与分析,才能正确诊断,减少误诊,提高救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包华,李振山,孙春风.急性脑梗死早期CT征象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5):28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