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基层医院抢救49例严重多发伤体会

发表时间:2009-09-14  浏览次数:871次

基层医院抢救49例严重多发伤体会作者:郑懿冰    作者单位:671400云南怒江兰坪县人民医院外科 【关键词】  抢救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17~58岁,平均46岁;以青壮年为多,占67%。其中刀刺伤11例,车祸伤31例,坠落伤2例,坍塌伤5例。损伤情况:颅脑损伤43例,胸部损伤23例,脊柱损伤16例,腹腔内脏器损伤17例,严重多发性骨折3例。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与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多发伤也与日俱増,而许多损伤因病情不能立即或近期转上级医院诊治,故加强基层医院对严重多发伤救治工作非常重要。    伤情判断与急救处理:①有意识障碍者(伴有瞳孔变化)常为颅脑损伤,在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38例患者中,颅脑损伤36例,占94.7%。出现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者常并有胸部损伤,本组23例血气胸、肺挫裂伤、多发肋骨骨折的胸部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缺氧表现。休克者不管有无开放伤口,均应考虑到有腹腔实质性脏器伤或大血管损伤,应做进一步检查。本组9例腹腔内实质性脏器伤均有不同程度休克。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抗休克和复苏的重要措施。我们在急救早期,对有意识丧失,咽反射消失,明显胸部开放伤,反常呼吸、低氧血症者,常规行气管内插管,吸出分泌物,并加压给氧,待呼吸循环功能恢复稳定后拔管。本组2例行气管内插管,其中昏迷1例,反常呼吸1例,胸开放伤12例。其中1例合并肺严重裂伤张力性气胸,接诊后在第二肋间用12号针头紧急排气开胸手术治疗,1个月治愈出院。③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快速扩容,补充血容量。本组21例伴有不同程度休克,抢救时首先着眼于稳定呼吸循环功能,改善组织灌注。建立多条静脉输液通道,迅速有效补足循环液量。我们在20分钟内输入平衡盐液1000ml,对重度休克不伴有肺挫伤或大量血气胸者40分钟内输入3000~4000ml,因严重创伤者不但丢失全血,而且也致大量的功能性细胞外液转移到第三间隙,使血液浓缩,此时先输注晶体液比先输全血或胶体液更适宜。对肺挫伤或大量血气胸者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可致急性肺水肿给抢救治疗带来更大困难,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重视腹腔脏器伤的诊断:接诊多发伤患者时,应警惕合并腹腔内脏器伤,对疑有腹部脏器伤时,应常规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本组多发伤并腹部脏器伤17例,行腹腔穿刺15例,阳性率88.2%。对严重腹部脏器伤患者,病情不允许做某些辅助检查。本组1例,因坍塌伤就诊,诊断为脾破裂,合并骨盆骨折、右髋关节脱位,接诊医生嘱病人先去摄X线片,致使出血过多,途中休克加重,呼吸困难,就地抢救无效死亡,教训深刻。腹腔穿刺阴性者并不能排除内脏损伤可能,可根据腹部体征、血压变化,严密动态观察,可再次腹穿明确诊断。但腹穿对空腔脏器伤的诊断率较低。诊断性腹腔灌洗可提高腹腔内脏器损伤的诊断率。    对多发伤早期轻症患者应注意内脏伤:在多发伤早期,由于受伤时间短,尚处于代偿期,如颅内慢性出血、肺挫裂伤、多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肝脾被膜下破裂,开始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于伤后1~2周在某些微弱的外力作用下突发大出血致诊治中措手不及的局面,应予警惕。本组1例,伤后14天出现左上腹疼痛加剧,大汗淋漓,经检查为迟发性脾破裂,急诊手术治愈。此例告诫我们,对多发伤早期轻症病人,对疑有内脏伤者,应留诊或住院动态观察。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