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3-16  浏览次数:512次

张旭德.730700甘肃会宁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中医 加味散偏汤 偏头痛 临床观察

笔者自2006年1月~2010年5月运用杜雨茂主任医师效验秘方加味散偏汤[1]治疗偏头痛6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5例患者均为本院中医门诊病人,其中男17例,女48例;年龄15~56岁,平均36.8岁;病程0.5~17年,平均3.6年。其中无先兆性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46例(70.76%),先兆性偏头痛(经典型偏头痛)19例(29.23%)。

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性头痛,头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巅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②头痛的性质常为单侧性、搏动性(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疼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头痛如裂),如果发作时入睡,一般醒后疼痛消失。③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日,也有持续数周者。④起病突然,逐渐加重,疼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流泪、畏声、畏活动等,痛解如常人(发作缓解后有精疲力竭的感觉)。⑤先兆性偏头痛,通常在先兆症状之后出现头痛,该头痛具有无先兆性偏头痛的头痛特点。先兆为完全可恢复的视觉症状(点状、色斑、线性闪光幻觉或视野缺损)、感觉症状(针刺感或麻木)或言语困难。⑥排除头颅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及颈性头痛,脑电图、CT检查均无明显异常;颅脑多普勒检查部分患者有明显血流速度改变。

观察指标:均采用计分法,头痛程度:疼痛剧烈,伴恶心、呕吐等,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者记3分;疼痛较剧,或伴恶心、呕吐等,尚能工作和生活者记2分;疼痛较轻,无恶心、呕吐等记1分。

疼痛频率:头痛每周发作2次以上者记4分;每周发作1次者记3分;2周发作1次者记2分;2周以上发作1次者记1分。

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2小时(含2小时)者记1分;持续2~6小时(含6小时)者记2分;持续6~24小时(含24小时)者记3分;持续24~72小时(含72小时)者记4分;大于72小时者记5分。

治疗方法:加味散偏汤,基本方:川芎20~30g、白芍15g、白芥子6g、香附9g、白芷9g、郁李仁6g、柴胡9g、细辛3g、蔓荆子9g、甘草3g。加减:若因感受风寒而发,加荆芥、防风;风热上犯,加黄芩、菊花、桑叶;疼痛剧烈可加玄胡、制二乌;阴血亏虚酌加生熟地、当归、麦冬;拘挛掣痛酌加僵蚕、全蝎、蜈蚣;若兼有血压偏高,可酌加怀牛膝、桑寄生、夏枯草;气血亏虚酌加黄芪、党参、当归;痰浊上犯酌加胆南星、半夏、天麻;眠差多梦加夜交藤、柏子仁、酸枣仁;大便不爽加酒军、厚朴、玉片;先兆性偏头痛酌加生石决明、白蒺藜、钩藤、菊花。另外,根据偏头痛的兼有病位可选加不同的引经药,太阳经头痛选加羌活、防风;阳明经头痛选加白芷、葛根;太阴经头痛加苍术;少阴经头痛加细辛;厥阴经头痛选加吴茱萸、藁本等。

药物治疗的同时,尤应注意预防与调摄:①应注意避风寒,保暖,不要暴晒或淋雨,防止诱发致病。妇女月经期尤应注意防范。②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开展体育活动,避免发生精神刺激或紧张、抑郁等。③戒烟、戒酒。④注意食物、药物对偏头痛的影响,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及药物主要有:咖啡、巧克力、奶制品、动物脂肪、酒精、饮料、香肠。药物如避孕药、硝酸甘油、组织胺、肼苯达嗪、雌激素、过量的维生素A等。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疼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②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头痛程度、频率及持续时间积分累计较治疗前下降3分以上;③有效:疼痛减轻,头痛程度、频率及持续时间积分累计较治疗前下降1~2分;④无效:疼痛无好转,头痛程度、频率及持续时间积分累计较治疗前不下降或反而上升。

结果

痊愈29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30%,愈显率76.92%。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血管神经紊乱引起的间断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主要有3种理论[2]:一是血管源学说,二是神经源学说,三是血管调节与神经元功能障碍整合学说。

中医认为偏头痛属于“偏头风”、“脑风”、“少阳头痛”、“厥头痛”等范畴,可由外感或内伤导致。外感引起者,其感受外邪,以风为主,多挟寒、热、湿邪,《内经》中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巅之上,唯风可到”,临床所见,以风邪挟寒、挟湿者常见。内伤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多因情志不舒、肝郁化火、日久伤阴或平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窍、瘀血、痰浊、阴虚等多种因素阻滞经络气血,致使运行不畅,气血凝滞,清阳不升,精血失养,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方中川芎味辛性温祛风散寒止痛,且又辛香走窜,可上通于巅顶,下达于气海,祛瘀通络,集祛风散寒化瘀三任于一身,恰中病机,量大力猛,止痛迅速为方中君药;白芷、细辛、蔓荆子辛散上行,祛风散寒,加强川芎疏散之力,兼有调气之妙;柴胡引药如少阳,且可载药升浮,直达头面;白芥子引药深入,直达病所,兼有通窍蠲痰之功;白芍敛阴而防辛散太过,又有缓急止痛之长;佐以甘草,缓解急迫,调和诸药。各药相合,疏散风寒之中兼有通络祛瘀之长,疏达气血之内又寓祛痰通窍之力。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通络祛瘀、蠲痰利窍之功效,即便是久治不愈,邪入窍络之顽疾,同样有痛止病愈之奇功。

参考文献

1张丰强,郑英.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181-182.

2张敏.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10,9:1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