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运用不当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0-06-15  浏览次数:602次

李建章 彭俊芬 苏 莉 四川省仁寿县富加中心卫生院药剂科(620860)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医话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0.10.064 文章编号:1672-2779(2010)-10-0073-02

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1 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1.1 超量使用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用量多一点并无大碍。有些医生随便加大方药的用量、剂量,让病人超量服用;有的患者自行加量服药。实际上,由于超剂量用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1]。

1.2 个体差异 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体质各不相同,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极大的不同,其中女性药物不良反应比男性多,婴幼儿、老年人不良反应比青壮年多[1]。

1.3 药物自身因素 某些中药本身就含有有毒成分,不良反应出现较多,如附子、川乌、大黄、细辛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导致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中成药的包装说明不明确,中药被农药污染或变质,假冒伪劣品种的混杂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1.4 人为因素 假如药不对证,用药就适得其反。盲目用药,对其药性不详,或未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迷信偏方、秘方,或盲目长期应用某一味中药,或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等,都是人为造成的不良反应。

1.5 剂型因素 中药组成成分复杂,每味中药就含有多种成分,有些中药在其有效成分、药理、毒理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轻易改变剂型,加之中药注射剂提纯程度不够或杂质过多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如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2 提高中药安全应用的途径

2.1 加强治理 政府监督部门除了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药品质量,保障合理用药外,还应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模式;严格规范药品说明书的治理,避免因商业利益回避不良反应、禁忌等警示性内容;大力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提高全民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

2.2 保证药品质量 与药品质量相关的各环节,都应严格地科学治理。药品的来源、炮制加工、调配、制剂应有具体的规程,同时要有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安全质量标准,以确保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2]。

2.3 合理用药 临床医师应熟悉中药的性能主治、用法用量,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病人应遵从医嘱,不要擅自增加剂量,延长疗程。

2.4 加强监测工作 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必须正视中药不良反应的存在,及时反馈中药不良反应信息,减少漏报率。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3 讨论

随着中药现代化以及与国际接轨,新的中药制剂不断开发,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呈现上升趋势,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把握药物的禁忌、适用范围以及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对于剂型改革、化学成分提取、开发新品种等,其安全性尤其应该得到重视。临床医师应熟练把握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科学地、客观地判定中药的不良反应,要积极预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或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用药安全。S

参考文献

[1] 薛建来,蔚红华.中药不良反应简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8):2452.

[2] 张丽.中药的不良反应琐谈[J].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03-130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