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性腹腔粘连再手术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2-05-16 浏览次数:679次
作者:崔建国 作者单位:西安市中心医院 普外二科,陕西 西安 710003
【摘要】 目的 评估肠粘连松解术对术后慢性肠粘连腹腔闭锁患者的疗效。方法 本组40例包裹性腹腔致密粘连患者,既往平均有5次手术史,31例合并肠梗阻,25例合并肠瘘,20例合并腹腔脓肿。再次手术后其疗效通过病历及电话随访加以确定。结果 术后1例死亡,24例出现早期并发症。出院时,除3例肠梗阻患者未解除梗阻外,其余肠梗阻、肠瘘及腹腔脓肿均治愈。术前16例依赖全肠外营养(TPN)患者中,术后仅2例仍需TPN维持。长期随访(平均4~6年)显示,5例患者死亡,8例失访,26例患者生活质量指数(7.9±1.9)好于术前(4.5±3.0)(P<0.001)。结论 腹腔包裹性粘连的再手术可使大多数患者康复,并可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肠粘连,肠梗阻,松解术
腹部与盆腔术后,患者常出现腹腔粘连[12],约1/3的患者因粘连相关的并发症需再次手术[2]。不幸的是,再次手术可引起更为严重的粘连,甚至完全闭锁腹膜腔,出现肠梗阻、肠瘘及腹腔内脓肿。通常此类患者经保守治疗,多可治愈。然而有部分患者经长达数月的治疗,并发症仍无法治愈,不能恢复经口进食,生活质量极差。对于此类患者通过再次手术游离冰冻状慢性粘连的肠管,解决并发症,恢复经口进食,在长时间内可使患者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心理及职业社交方面的良好状态[34]。本组病例病因多样,但其共同特征均为致密的腹腔内粘连,腹膜腔消失。本文旨在分析我院2000年3月至2006年10月间40例患者肠粘连松解术后的生存情况,评价长期疗效,包括经口进食能力,有无肠梗阻、肠瘘、腹腔内脓肿的复发,再手术率及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其中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1岁(20~83岁);均有前手术史(1~15次,中位数5次),最后一次手术距本次松解术的平均时间为28个月(0.5~120个月);合并肠梗阻者31例,合并肠瘘者25例,合并腹腔内脓肿者20例,13例患放射性肠炎,5例克罗恩病,4例乙状结肠慢性及亚急性憩室炎,4例腹部切口疝,2例腹腔恶性肿瘤。24例可经口进食,16例依赖全肠外营养(TPN),所有病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后病情均未缓解。
1.2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包括插胃管、尿管,建立静脉通路,开腹前静脉给头孢他定1g,术中每4h追加1次。经原切口切开腹壁并超出原切口,经超出部分进入腹腔,切口边缘用耙状拉钩牵开,将肠管与前腹壁锐性分离,进而向侧方结肠旁沟处分离,将小肠及其系膜仔细分开,粘连轻处首先分离,严重致密粘连处留待最后分离。注意勿损伤肠系膜血管、髂血管及输尿管。大网膜应加以保护,予以保留。肠瘘处首先清创,局部条件允许则一期缝合关闭瘘口,否则应切除包括瘘口的肠段至较正常处。肉眼观察炎症明显、血供不良的肠管亦予以切除并行端端吻合,用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黏膜及黏膜下层,40不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浆肌层。在游离粘连、闭合瘘口及肠吻合结束后,全程挤捏小肠以确认有无漏及梗阻存在。浆肌层破损处用40不吸收线间断缝合。经空肠置入营养管,腹腔用生理盐水、甲硝唑反复冲洗。筋膜层用10 PDS线连续缝合关闭。腹壁疝均通过游离肌筋膜层予以缝合关闭。皮下留置冲洗管,术后5d内用稀释的庆大霉素液冲洗。
1.3 疗效评判
1.3.1 短期疗效评价 通过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有无肠管切除及切除肠管的病理分析、住院死亡率、并发症率(伤口感染、肺炎及其他早期手术并发症)、出院时的营养途径(经口或静脉)等参数综合判断。
1.3.2 长期疗效评价 通过邮寄问卷或电话联系,了解患者有无肠梗阻、肠瘘、腹腔脓肿复发,当前营养状态,是否需补充静脉营养,是否已再次手术,是否死亡,生活质量如何等情况。
我们应用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来评判生活质量,包括5项内容,即体能、日常生活、自我健康感受、人际交往及精神状态。每项最低0分,最高2分,总分最高10分。有关生活质量的询问包括3个时段:手术前,手术后到目前,最近1个星期。
2 结 果
2.1 短期结果
中位手术时间为6.6h(3~11h),40例患者中有36例于术中行部分小肠切除。术中中位输血量为3.4(1~6)单位。因感染死亡1例,18例患者患1种或以上的早期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8例,肺炎5例,其他11例),中位住院时间28d(5~64d)。出院时,31例术前患肠梗阻者28例解除梗阻,所有肠瘘(25例)与腹腔脓肿(20例)全部治愈。在入院前依赖TPN的16位患者中术后有2位仍需TPN维持,而入院前经口进食的患者在出院时无一例需要TPN。2.2 长期结果
长期随访(平均4~6年)显示,5例患者死亡,2例因肠道原因死亡,包括肠麻痹、肠瘘复发、腹腔感染及营养不良,死亡时间分别为肠松解术后2.5年与4.9年。另外3例中,1例因膀胱癌复发死亡,1例因结肠癌复发死亡,1例死于心肌梗死。8例失访。26例获长期随访的患者中,19例体重增加,5例体重减轻,2例无变化;9例肠梗阻复发,其中4例再入院治疗,4例中有1例再次手术;3例肠瘘复发,1例需部分肠外营养。26例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术后到目前为7.9±1.9,近来1星期为7.7±2.3,好于术前(4.5±3.0)(P<0.001)。
3 讨 论
本组结果表明,通过对腹腔包裹性致密肠粘连患者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缓解肠梗阻、闭合肠瘘、解决腹腔感染、重建经口营养,使大多数患者重获良好的生活质量。松解手术的时机因人而异,与上次手术的平均时间间隔为28个月。1例在上次术后仅2周即因术后腹膜炎而再次手术。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患者,我们认为3~6个月的保守治疗是合理的,在此期间,部分患者肠梗阻、肠瘘、腹腔脓肿可能得到治愈。一旦保守治疗失败,就应考虑手术治疗。在26位长期随访的患者中,确有9例肠梗阻复发,但仅1例需再次手术。我们认为肠梗阻复发,可能系松解术后肠道再次粘连,而其中部分病例可能系原有肠道疾病的复发或加重所致。有报道称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可以延迟或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发展[5]。由于本组仅部分病例在后期使用此药,其效果无法判断。又有报道建议在术中使用MA管以支撑可能粘连成角的小肠,有助于减少术后早期肠梗阻并发症[6],然而却未见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有5例患者于松解术后复发肠瘘,2例死亡,临床表现显示2例患者似乎存在假性肠梗阻,尽管未发现明确的机械性肠梗阻部位,但肠管的传输功能显然受到损害,进食后常诱发恶心呕吐。也许这种肠功能损害源自以往大范围手术及再次肠粘连,使得肠管传输功能减慢易于复发肠瘘。
对腹腔包裹性致密肠粘连患者行肠松解术,可使大多数患者获得长期健康生存,可缓解肠梗阻,治愈肠瘘及腹腔脓肿,恢复经口进食,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Beck D E,Opelka F G.Incidence of smallbowel obstruction and adhesiolysis after open colorectal and general surgery[J].Dis Colon Rectum,1999,42:241248.
[2]Ellis H,Moran B J,Thompson J N, et al.Adhesionrelated hospital readmissions after abdominal and pelvic surger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Lancet,1999,353:14761480.
[3]Schipper H,Clinch J,Powell V.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 issue[M].∥Spilker B.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s in clinical trials. New York:Raven Press,1990:1124.
[4]Spitzer W O,Dobson A J,Hall J,et al.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J].J Chronic Dis,2001,34:585597.
[5]Becker J M,Dayton M T,Fazio V W,et al.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adhesions by a sodium hyaluonatebased bioresorbable membrane:a prospective,randomized,doubleblind multicenter study[J].J Am Coll Surg,1996,183:297306.
[6]Sprouse L R.Ⅱ,Amold C I,Thow G B,et al.Twelve years experience with the Thow long intestinal tube:a means of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bowel obstruction[J].Am Surg,2001,67:35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