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承气汤治疗肠梗阻38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4-18  浏览次数:635次

  作者:冯伟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要】目的:观察承气汤加减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临床观察38例用承气汤加减并与西医保守疗法21例对照。结果:在胃肠道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治愈率方面,中药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承气汤加减治疗肠梗阻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 承气汤,中西医结合,肠梗阻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其发病中,又以黏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随着腹部手术的不断发展,粘连性肠梗阻的发展呈上升趋势,在治疗上多采用手术疗法。我院自2005年以来采用承气汤加减治疗38例,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中药组:38例肠梗阻患者,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8~81岁,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炎切除术后9例,胃癌、肠癌术后15例,胆囊切除、脾切除术后8例,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腹部局限性压痛,扣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调,腹部立位平片见肠腔充气扩张,可见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液气平;排除绞窄性肠梗阻。另设30例为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胆囊切除术后8例、阑尾切除术后3例、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6例、子宫及附件切除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4例。一般情况与中药汤剂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给予补液、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呕吐者给予持续胃肠减压,无呕吐者不予持续胃肠减压,使用抗生素。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654-2注射液 10mg,静脉滴注及a-糜蛋白酶8mg肌内注射,每天1次;中药组则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方剂组成:厚朴30g,炒莱菔子30g,大黄15g(后下),枳实15g,芒硝10g (冲服),桃仁15g,赤芍15g,每日1剂、水煎去渣取药汁200~300mL。用法:口服或胃管注入或保留灌肠,根据具体情况而定,5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消化功能完全恢复,进半流饮食3d无不适,正常排便;好转:腹痛缓解,呕吐消失,腹部稍胀,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无效:症状体征未见改善,腹部透视仍见肠腔积液,肠管扩张并见气液平面,转手术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1.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一般指标比较见表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表1 两组一般指标比较(略)表2 两组疗效比较(略)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而肠梗阻分类中以手术后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祖国医学称肠梗阻为“关格”“肠结”,其病理机制主要是气滞、血瘀、虫积、食积、寒凝、热郁、湿阻等致病因素的作用。造成肠腑功能失常、通降失司、全身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痛、吐、胀、闭是其4大症。中医学认为六腑为“传化之腑”,其功能“泻而不藏”,以通降下行为顺,滞塞上涌而为逆,故通里攻下是该病的治疗大法。方中芒硝软坚泻下、清热解毒、刺激肠管蠕动排便。大黄攻下积滞、泻火解毒、清肠通便逐瘀利胆、促进消化,并可以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加强肠管浆膜面的纤维蛋白的吸收,从而防止粘连形成。厚朴行气化湿,大黄及厚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减少肠道细菌感染。桃仁、赤芍活血化瘀兼能润肠,既助诸药泻结,又可防止梗阻导致局部血瘀可能引起的组织坏死。莱菔子下气除胀。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胀,能通过调节小肠平滑肌钙离子浓度、降低胃肠平滑肌张力和解痉作用,又可兴奋胃肠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性增加,从而促进肛门排气排便、且能升压改善休克状态和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临床资料表明:中药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或自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取得良好疗效,在胃肠道功能恢复和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这是由于中药自胃管注入后直接作用于梗阻肠管的近端,另一方面保留灌肠直接作用于梗阻肠管的远端,增加了药物的吸收面积,从而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此方治疗宜早不宜迟。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