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阑尾炎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12-30  浏览次数:559次

  作者:杨涛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2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手术前1小时一次性应用头孢氨苄、甲硝唑。对照组术后用上述抗生素5天。结果:观察组术后低热3例(4.6%),对照组术后低热12例(18%),2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7.0±1.4天、9.6±2.6天。结论:阑尾炎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阑尾炎,围手术期,抗生素,观察

  资料与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4月收治阑尾炎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其中急性阑尾炎4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1例,慢性阑尾炎伴脓肿3例,慢性阑尾炎5例;对照组64例,其中急性阑尾炎4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例,慢性阑尾炎伴脓肿2例,慢性阑尾炎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患病时间、基础疾病、健康均无显著意义(P>0.05)。

  给药方法:按病情随机选用头孢氨苄、头孢唑啉纳、头孢噻肟和甲硝唑。所有抗生素均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快速静脉滴注。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期即给予抗菌药物1次(头孢氨苄3.0g加甲硝唑2.0g,于术前1小时滴注)。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增加抗菌药物1次,手术完毕回病房不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手术中不给抗生素,术后回病房后给予抗生素(头孢氨苄3.0g加甲硝唑2.0g,静脉滴注),连用5天。两组使用药物相同。

  手术时间: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0±15分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病例术后发热情况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术后有3例发热;对照组术后有12例发热,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观察组术后出现低热有3例(4.6%),对照组有12例(18%)。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切口愈合: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64例全部甲级愈合,而对照组甲级愈合50例,乙级愈合12例,丙级愈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住院天数: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略)]

  讨 论

  阑尾炎是外科最多见和常见的疾病,它既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的疾病,以致于很多医院和外科医生对本病认知不够。经验告诉我们,越是最简单、最小的事情,我们越要重视,而因为阑尾炎引起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也较常见,对阑尾炎的新的和更全面的认识是对每一位外科医生提出的新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不断的探索。笔者通过对阑尾炎围手术期一次性应用抗生素和手术后使用抗生素进行分组观察后,认为阑尾炎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感染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是对阑尾炎治疗上的一种完善。

  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抗感染方法是在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国内有资料报道:这种使用方法非但达不到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目的,而且还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产生耐药菌株。但如果手术结束后回到病房才开始给予抗生素,此时细菌已侵入组织并可能开始繁殖[1]。故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是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2]。

  另外在阑尾周围形成的阑尾周围脓肿最常见,也可在腹腔其他部位形成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膈下或肠间隙等处。临床表现有麻痹性肠梗阻所致腹胀,压痛性肿块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等。B超和CT扫描可协助定位。一经诊断即应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冲洗或置管引流,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由于炎症粘连较重,切开引流时应十分小心,防止副损伤,尤其注意肠管损伤。中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有较好效果,可选择应用。阑尾脓肿非手术疗法治愈后其复发率很高,因此应在治愈后3个月左右择期手术切除阑尾,比急诊手术效果好。内、外瘘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如未及时引流,少数病例脓肿可向小肠或大肠内穿破,亦可向膀胱、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各种内瘘和外瘘,此时脓液可经瘘管排出。X线钡剂检查或者经外瘘置管造影可协助了解瘘管走行,有助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3],这种情况则远不是围手术期用药的指证和适应症,应注意鉴别,以免贻误病情。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在手术开始前20~30分钟进行,即在手术麻醉诱导期给药,同时笔者还对手术时间过长和术中失血多的病例,在书中或术后追加一次给药;保证了人体血液及组织的抗生素的浓度,故术后发热病例只有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例,且无乙级伤口发生。在减少术后感染几率和合并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患者和家属都感到非常满意,因为既减少了手术后不适和静脉点滴多的痛苦,又为患者节省了费用。因此,笔者认为,阑尾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仅明显地降低了术后的感染率,切口愈合好,而且又可降低患者的费用。从理论上讲,围手术期用药是在药物达到峰值或一定血药浓度时实施的手术,在一定的抗生素环境下,就积极地避免和减少了因为手术而可能导致的一些如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脓肿的发生、瘘的形成等直接和潜在的危险因素。所以,阑尾炎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方法。对于阑尾炎更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是完善阑尾炎诊治的永远的话题。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仅算抛砖引玉,实践证明,科学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耗费一生的精力。只有不断总结和完善,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唐伟松.外科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2,9(1):67.

  2 史占军,张亚莉,景宗森,等.规范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效果对比.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57-58.

  3 陈孝平,主编.外科学,2002:611.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