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巨大腹壁切口疝19例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12-09  浏览次数:464次

  作者:程凯,杨振林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普外二科 (山东 滨州)

  【关键词】 切口疝,疝,腹部,围手术期•疝修补术

  近年来,随着高分子生物合成纤维网片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巨大腹壁切口疝治疗取得显著进展。将19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3月—2008年8月收治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4.9岁。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均为腹壁直切口,其中上腹正中切口2例,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6例,右侧腹直肌切口8例,下腹正中切口3例。疝环长径10~22 cm,平均15.9 cm,根据疝分类标准均为巨大切口疝[1]。1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1.2 术前准备

  患者除进行入院常规检查外,术前行CT检查(患者侧卧位),明确腹壁缺损的大小及是否与肠管之间存在粘连,并计算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之比,其中比值>20%患者3例,术前2周,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用腹带逐步加压包扎,以扩大腹腔容量。5例合并糖尿病患者,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严格控制好血糖。4例合并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行X线检查、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按以下标准评估肺通气功能[2]:1)肺功能。肺活量≥80%,残气量≤40%。2)血气分析。SaO2>93%,PaO2>85 mm Hg(1 mm Hg=0.133 kPa),PaCO2 35~45 mm Hg;针对咳嗽、咳痰、喘息等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抗生素治疗,症状改善、感染控制后1周再行手术。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3例,药物控制至无排尿困难,行手术治疗。术前1 h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3 手术方法

  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修补需要良好的肌肉松弛,本组19例均采用全身麻醉。切除原手术切口瘢痕,并适当切除部分疝囊皮肤,皮肤切口长度以达到腹壁缺损边缘为度。打开疝囊,发现其疝内容物为小肠或大网膜,与囊壁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松解粘连还纳疝内容物。游离疝环旁肌肉、腱膜等增厚或坚韧的“筋膜样”组织至少5 cm。根据术前CT评估腹壁缺损情况,术中重新评估腹壁缺损、腹腔感染等患者个体情况,结合术前谈话及患者家庭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术式。本组15例采用肌后筋膜前修补法,其中伴腹腔感染3例,均选用Marlex网片(Bard 公司产品),网片边缘大于腹壁缺损5 cm,将网片置入腹直肌下与腹直肌后鞘之间,置入前关闭腹腔;4例采用腹膜内修补法,选用Composix补片(Bard公司产品),网片边缘亦大于腹壁缺损5 cm,裁剪网片四角呈钝形,将大网膜平铺于网片与腹腔内脏器之间,注意网片方向。二法均采用7号丝线间断缝合固定网片周边,注意使网片平铺展开与腹壁贴紧,网片表面及皮下均放置引流管,再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1.4 术后处理

  针对患者术前个体病情,对并发症做相应处理,注意检测心、肺、胃肠功能及尿量情况,对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比值>20%者,检测膀胱内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常规腹带加压包扎,应用抗生素3~7 d,并注意观察切口及体温变化。网片表面及皮下引流管均接负压,注意每天观察引流量,待引流量<10 mLd,以1~2 cmd的速度逐渐拔除。

  2 结果

  19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全部顺利出院。术后3个月9例患者诉腹部过紧,腹壁偶有针刺样疼痛;1例患者感腹痛、腹胀,考虑肠粘连,保守治疗后缓解。全部患者随访18个月,无一例复发,手术效果满意。

  3 讨论

  巨大腹壁切口疝非手术治疗无效。传统的修补方法需切除疝囊,将巨大腹壁切口疝的疝环单纯缝合以闭合腹壁缺损,这样会产生较大的张力,缝合部位术后易撕裂,术后复发率高达30%~67%[3]。随着高分子生物合成纤维网片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巨大腹壁疝的治疗取得显著进展。

  目前,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方法主要有肌前置网片修补法、腹膜内置网片修补法和肌后腹膜前网片修补法。肌前置网片修补方法简单,但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4];腹膜内置网片修补法优点为置网容易,不会形成血肿及浆液肿,感染率低,缺点为肠袢有粘连到网片上的可能,妨碍肠蠕动,发生网片移至肠腔内等较严重并发症,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及复合材料补片的问世,使得腹膜内置网片修补获得了较好效果,并发症大大减少,但伴随腹腔感染的病例仍不宜采用此法;肌后腹膜前网片修补法将网片置于腹直肌和腹直肌后鞘或腹膜之间,前面紧贴腹肌(血运丰富的腹肌具有较好的抗感染能力,且易于长入网内起固定作用),后面紧贴腹膜(腹膜具有较强的吸收渗液及抗感染能力)。目前被认为是修补巨大切口疝最理想的方法。本组19例患者中,4例采用腹膜内修补法,效果良好,但费用太高,限制了此法的应用。15例采用肌后腹膜前修补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法适合大多数患者,并发症少且费用相对较低。

  本组19例患者手术成功之处在于:1)充分的术前评估。人工合成生物材料的广泛应用,加之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就单纯的外科技术层面而言,对切口疝的修补及腹壁重建并不存在太多的困难,但需要充分认识切口疝修补不是一个简单的腹壁缝合手术,充分的术前评估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就术前准备而言,主要从巨大切口疝伴发的全身性疾病评估及局部情况评估。尤其注意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比值>20%者。本组19例患者术前常规行CT检查,疝内容物还纳腹腔,用腹带逐步加压包扎,并改善患者全身情况,控制伴发慢性疾病,术前做好充分准备。2)手术方式个体化。术中对患者病情再次评估,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术式和合适的修补材料,巨大切口疝以肌后腹膜前修补法和腹膜内修补法为主。根据患者在缺损大小、腹壁张力、腹壁层次感、疝内容物及腹腔具体情况方面的差异,选择适合个体的手术方法。19例患者中,15例采用肌后筋膜前修补法,4例采用腹膜内修补法,均是通过术前评估、术中重新评估,结合患者家庭经济承受能力,选择修补材料及手术方式。3)手术操作。严格无菌操作,仔细耐心分离解剖缺损边缘,注意网片边缘应超过缺损>5 cm,可靠固定网片、周边张力尽量小,同时保证网片要完全平铺展开;在确保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手术速度。4)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针对术前评估情况,术后对合并慢性疾病各项指标继续检测。对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比值>20%的患者,可常规行膀胱内压监测,避免术后发生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保持酸碱、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营养支持。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每天观察引流情况,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和无菌。经常查看手术切口及皮下情况,注意体温变化,重视局部处理。术后腹带加压包扎,告知患者注意活动度。

  本组19例患者,针对个体病情,均制定了相应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案,效果满意。可见,围手术期处理和外科手术并重,才能提高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效果,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2):125-126.

  [2] 李基业.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2):117-120.

  [3] 唐健雄.腹壁切口疝的手术修补方法的选择[J].中华外科杂志,2007,5(11):1449-1450.

  [4] 张玉斌,李振符,谷建斌.如何降低腹壁巨大切口疝补片治疗的复发率[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1):1401-140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