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改良法阑尾切除术49例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7-19  浏览次数:484次

  作者:任彦朋  作者单位:471900 河南,偃师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阑尾炎,手术治疗

  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的腹部手术之一,我科一年来对阑尾炎患者采用十字打结法改良术式49例,操作简单,避免损伤肠管,术后恢复好,取得的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11~68岁,慢性阑尾炎3例,急性发作阑尾炎46例。术中所见:阑尾位于盲肠后位、高位,位置较深占26例,其他位置较浅占20例。本组患者中有29例阑尾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黏连。

  1.2 手术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下腹麦氏点处斜切口,或右腹直肌旁切口,进腹找到阑尾,分离黏连后,辨清阑尾根部,在阑尾与其系膜之间穿双7号线,在根部向两侧分别结扎阑尾及其系膜,暂不剪线,然后剪开阑尾与系膜,保留系膜,切除阑尾,残端用石碳酸或碘伏处理后,将保留的阑尾系膜覆盖于阑尾残端上,两边已结扎的4根线交叉十字打结固定系膜,部分患者阑尾系膜过短,可加用附近大网膜覆盖固定。查无出血,清点器械无误后关闭腹腔。

  1.3 术后处理 常规输液抗感染治疗5~10天,胃肠功能恢复后进流食,术后仅2例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经引流换药后,愈合。2例有线头排斥反应,均已处理。其他47例均恢复良好,7~9天拆线,切口Ⅱ或Ⅲ期/甲或乙级愈合。全组无一例患者出现结扎线滑脱。对本组患者随访6~12个月,未发现有右下腹痛疼及不适现象。

  2 讨论

  传统手术方法做盲肠浆肌层荷包包埋时,有使盲肠残株形成慢性炎症病灶,有时可能发生残株炎急性发作,或者在盲肠内壁形成黏液性囊肿,因此可能引起长期右下腹不适或疼痛。荷包缝合过大,肠壁内翻过多,形成死腔;荷包缝合过小,残端大,包埋不完全或易水肿致线滑脱。当有部分患者阑尾炎化脓与周围组织黏连时盲肠壁由于炎症浸润,组织水肿质脆,不易荷包缝合,有部分患者体胖,阑尾位置较深位于盲肠后位,强行缝合会给术者造成极大困难,可能延长切口,可能导致针线脱失,也可能使荷包线撕脱,严重者还有损伤肠管致肠瘘发生的风险。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笔者采用的改良式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法不同,本组患者采用十字打结法将阑尾系膜(或加附近大网膜)覆盖于阑尾残端,操作相对简捷适用,因不再做荷包缝合,避免了盲肠的损伤。特别适用于肥胖患者,阑尾位置较深,化脓黏连严重的患者。

  注意事项:辨别阑尾根部要准确,避免残株过长;结扎阑尾及系膜要牢靠,腹腔渗液要尽量吸净,关腹前,充分止血。必要时在残端放引流管,两天后无引流液时拔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胃肠功能恢复,及时通便,避免肠黏连。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