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身耗竭程度调查

发表时间:2010-03-12  浏览次数:611次

作者:李栓荣 孙素珍    作者单位: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新乡 453002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疲溃感程度,了解压力对精神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和心身耗竭(MBI)量表,对精神科113名护士的压力状况及心身耗竭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在压力源量表的35个条目中,排在前十位的压力源主要为护理专业方面和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从压力引起的心身耗竭程度来看,精神科护士与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中度疲倦感。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来自服务对象和精神科护理专业本身,压力对护士心身健康的影响程度一般。提示:领导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和情感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谐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安全设施,是降低职业压力,减少心身耗竭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压力源;心身耗竭

  Work stressors and degrees of exhaustion in psychiatric nurses Li Shuanrong, Sun Suzhen. Henan Mental Hospital, Xinxiang 453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work stressors and degrees of exhaustion in psychiatric nurses,an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stress on their psychosomatic health.Methods  Stress status and psychosomatic degrees of exhaus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in 113 psychiatric nurses with the Chinese Nurse Job Stressors Questionnaire(CNJSQ) and MBI.Results  The first ten stressors of the CNJSQ’s 35 items were problems of nursing specialties’ and patient care aspec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grees of exhaustion caused by stress between psychiatric nurses and normal(P>0.05), which was moderate.Conclusion  Stressors of psychiatric nurses are mainly from customers and psychiatric nursing specialties and effects of stress mediocre. Suggestion: Such measures are effective to lower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decrease psychosomatic exhaustion as cadres’ attention and affectional support to nursing services, active coping style, harmonious working atmosphere and favourable safe equipment.      【Key words】  Psychiatric nurse;Stressor;Psychosomatic exhaustion          精神科护士由于所面对的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常不可预测地受到精神病人的攻击和伤害,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高,被称为高风险的职业。长期在高风险的压力下工作,容易使工作热情降低,导致职业倦怠[1],影响精神科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和护理专业的稳定性。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精神科113名护士进行工作压力源及心身耗竭程度的调查,旨在探讨引起精神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源及其对心身健康的影响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维护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的113名护士为调查对象,男25人,女88人,年龄20~53岁,平均(34.20±5.61)岁。文化程度:中专 53人,大专 56人,本科 4人。职称:护士 26 人,护师 32人,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 55人。工作年限2~33年,平均(12.87± 4.90)年。

  1.2  调查工具  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2]由35个条目组成,分为:①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②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③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 ④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⑤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等5个子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此量表在国内使用率较高。本次研究测得其信度Cronbach’s Alpha值为0.80。      心身耗竭量表(MBI)[3]有22个条目组成,包括三部分,情绪的疲倦感,是描述情绪过度疲惫和逐渐增加的衰竭感;去人格化倾向,是描述对待服务对象冷漠,像机器一样的非情感反应,个性倒退等;个人成就感是描述在做人的工作的完美感,有竞争力和成功体验。采用0~6级评分,前两项得分越高,耗竭程度越重。情绪的疲倦感得分19~26分为中度,26分以上为高度疲倦感;去人格化倾向,得分6~9分为中度,9分以上为高度疲倦感;个人成就感得分34~39分为中度,34分以下为高度疲倦感。

  1.3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起始处有简明的指导语,说明调查的意义及填写要求。由各科护士长发放问卷,被调查者以无记名形式单独填写,1周后由调查者收回。结果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3份,回收有效率94.2%。

  2.2  统计学分析

  2.2.1  精神科护士排在前十位的压力源:见表1。

  表1  精神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源(略)

  结果显示:排在前十位的条目中,有五项为护理专业及价值方面的压力源,三项为病人护理方面的压力源,两项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压力源。

  2.2.2  精神科护士工作疲溃感子条目与常模比较:见表2。

  表2  工作疲溃感子条目与常模比较(略)

  结果显示:在疲溃感的三个子条目中,精神科护士与常模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按照量表评分结果判断属中度疲溃感。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及价值方面的压力程度最高,依次为护士的社会地位低、继续深造的机会少、福利待遇低、晋升的机会少等,这一结果与李小妹等所报道的结果相一致,也与日常工作中对护士群体职业压力的判断基本相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精神科护士至今仍受到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不被人们理解和尊重;精神科护士的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继续教育的机会与其它专业相比悬殊较大,使精神科护士自我成就感低,如果允许再择业,80%的精神科护士愿意重新选择专业。       本调查还显示,在病人护理方面,病人不合作,不礼貌、担心出现差错事故是精神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源。这与精神科护士所面临的服务对象有关。精神病人存在严重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受精神症状支配常产生不可预测的意外事件,精神科护士除担心自己受精神病人的攻击和伤害外,更担心病人发生意外,因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处理结果往往与当班护士直接相关。因此,精神科护士常感到精神紧张,有如履薄冰之感。长此以往,可导致职业倦怠。      在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方面,工作量大、无用的书面工作多等为主要的压力源。这与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护理记录烦琐、工作任务重有较大的关系,是护理专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可能与护理专业的性质有关。      从压力引起的心身耗竭程度来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与常模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李小妹调查[2]压力与心身耗竭程度呈正相关,即压力越大,心身耗竭越重。杨玲等[4]调查显示,精神科护士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精神科护士。但也有研究显示,面对压力是否产生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还与个体的心理素质、社会支持、应对策略以及控制感[5]等密切相关。在同样性质、同样大小的刺激作用下,有些人产生严重的健康问题,有的人仅出现较轻微的适应困难,还有的人则安然无恙。说明心身健康不仅与压力和刺激的强度有关,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院领导对护理工作的支持、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人文关怀、设立“委屈奖”以及护理队伍的团队精神、和谐的工作氛围、护理人员对压力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等可能在减轻护士的职业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6],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降低职业压力对心身健康的影响,使倦怠感水平降低。      精神科护士压力源主要来自服务对象及精神科专业本身,压力对护士心身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提示:精神科护士应进一步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压力的适应能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轻职业压力,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

【参考文献】  [1] 杨桂菊,陈艾华.精神科护士职业心态浅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77.

  [2]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6.

  [3] 陈树坤主编.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07218.

  [4] 杨玲,李德重,李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5):5556.

  [4] 闻吾森,王义强,赵国秋,等.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4:258260.

  [5] 陈树坤,王秋霞.护士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5966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