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无张力疝修补术23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30  浏览次数:392次

   作者:张志勇,刘宏军    作者单位: 434323 湖北公安,公安县甘家厂乡卫生院

  【关键词】 疝,腹股沟,外科手术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9月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23例,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0 min,术后1例出现尿潴留,1例发生阴囊水肿。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4天出院,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该手术具有手术安全、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2005年1~9月我院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2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21例,女2例,年龄18~68岁,60岁以上占52%(12/23),右侧斜疝13例,左侧斜疝6例,复发性斜疝1例,双侧斜疝2例,左侧直疝1例,斜疝与直疝比例为22∶1。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前列腺增生、早期肝硬化者5例。

  1.2 修补材料 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聚丙烯单丝网片(下称补片),疝塞亦由补片自制而成,呈锥形花瓣状,疝塞锥状头朝向腹腔,花瓣边缘朝外与疝环固定。

  1.3 手术方法 本组5例行局部麻醉,其余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切口选择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游离精索,找到疝囊后高位游离至腹膜外脂肪处,如疝囊过大,可距疝囊颈约3~5 cm处贯穿缝扎并切断疝囊,将完全游离的疝囊还纳至腹腔,接着将疝塞充填至疝环处。嘱患者咳嗽,证实填充物不移出为度,将其边缘与疝环间断缝合数针。然后于精索后方置补片,加固腹股沟管后壁。补片的一端纵形剪开至精索处留一圆孔包绕精索,缝合补片的纵形鱼尾状开口,补片与其下方组织适当缝合固定。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皮肤。手术时间45~60 min,平均50 min。

  2 结果

  2.1 术后近期效果 患者6 h后可下床活动,局麻患者能自解小便,一般无需使用止痛剂。无明显腹股沟区坠胀、牵扯不适感,术后3~4天即可出院,1周后可恢复一般性工作,2周可骑自行车并逐渐恢复体力活动。

  2.2 术后并发症 本组1例发生尿潴留,可能与硬膜外麻醉加之患者术前并存前列腺增生有关,经导尿后缓解。1例发生阴囊水肿,考虑为疝囊较大,远端积液所致,约2周后完全消退。全部病例无切口感染及补片排斥反应。

  2.3 术后远期效果 其中12例随访3~6个月,无一例复发。可能与病例较少、随访时间短有关,其复发率有待进一步随访证实。据文献报道[1],复发率<1%,而传统术式复发率约为10%~15%。

  3 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作为一种新的术式,因其无张力,术后疼痛感轻,低复发率已逐渐替代传统的疝修补术。还可作为腹壁大切口疝的修补术式[2]。我院曾对1例复发性切口疝患者应用补片修补,其效果确切,随访近2年,未再复发。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年龄<18岁者,因躯体发育尚未定型,补片可能会影响腹股沟区的正常发育,故不适用于本术式。对于嵌顿疝(特别是有肠坏死者,因局部炎症反应,充血、水肿)亦不适用于该手术。(2)若疝环口直径<2 cm,可不必放置疝塞,疝囊高位结扎后直接用补片即可修补。本组6例采用此方法,目前未见复发病例,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3)为有效降低复发率,补片近耻骨结节端固定较为关键[3]。笔者的常规做法是使用短粗圆针、4号丝线,自精索后方将补片准确地缝至耻骨面腱膜组织上,精索左、右侧各1针,缝合到位的标准是“摇不动、扯不动”。

  总之,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特殊的优点已在我国基层医院普遍开展,并成为腹股沟疝修补的最佳方式。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国产补片的问世,将会普及应用,医疗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

  [参考文献]

  1 Rutkow IM,Robbins AW.“Tensionfree”inguinal herniorrhaphy report on the“nesh-plug”technique.Surgerry,1993,114(1):3.

  2 夏穗生.展望21世纪早期的普外科.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11):643.

  3 Shulmax AG,Amid PK,Lichtens TeinIL.The“Plug”repair of 1402 recurrentinguinal hernias.Arch Surg,1990,125(2):26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