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扭转1例
发表时间:2010-08-20 浏览次数:448次
作者:万成绪
【关键词】 胆囊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79岁,因“突发右侧腹部疼痛3天,加重1天”入院。无放射痛,不伴恶心、呕吐。查体:T 37.6℃,P 106次/min,R 23次/min,BP 100/65mmHg。痛苦面容,抬入病房,体型消瘦,巩膜无黄染,心肺无明显异常改变。右侧腹部稍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及明显包块。右中腹压痛,似可扪及一类椭圆形包块,约6cm×5cm大小,边界不清,压痛,反跳痛,局部肌紧张,叩痛,无明显活动度,移动性浊音(+),Murphy征(+)。肠鸣音弱,约1次/min,未闻及金属音及气过水声。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不明显。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21.4×109/L,中性粒细胞0.89。腹部B超提示胆囊失去正常形态及位置。胆囊壁明显增厚约1.0cm,充盈、张力高,未见结石征,考虑坏疽性胆囊炎。入院后积极抗感染、对症治疗,建议剖腹探查。但家属当时拒绝,经保守治疗1天病情无好转,于第2日行手术探查发现:腹膜增厚水肿,胆囊顺时针360°扭转,胆囊底位于右侧腹壁,与网膜粘连,完全发黑,张力高;胆囊壁增厚水肿,胆囊可见段血管血栓形成;肝肾隐窝及肠间隙褐黑色炎性渗液约200ml。因此诊断胆囊扭转、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明确,行胆囊摘除术。术后剖开胆囊见胆汁泥黑色,黏稠。建议胆囊送病检但家属拒绝。术后抗感染支持治疗,恢复好,治愈出院。
2 讨论
Krabbel于1920年首先报道胆囊扭转的原因是胆囊本身解剖变异。在正常情况下,胆囊附着于肝床上不能发生扭转。如果胆囊体及胆囊管几乎全部被腹膜包裹而形成胆囊系膜,或仅在胆囊管处有短的系膜,胆囊借系膜附着于肝脏面,则使胆囊处于悬浮、浮动或游离状态,其活动度增加,这类变异在普通人群中占4%~5%,亦有人报道为1%~3%,且多见于女性。若胆囊系膜过长、胆囊自由活动,则可发生胆囊急性扭转。Rais指出,老年人驼背或内脏松弛使胆囊下垂,可增加胆囊扭转的机会。Carter认为,受邻近脏器蠕动影响,胃、十二指肠蠕动可引起胆囊顺时针扭转,横结肠蠕动可引起胆囊逆时针扭转。
胆囊扭转是严重的外科急腹症。因其发病率低,无特异临床表现,故术前确诊较为困难。而早期确诊及处理对预防胆囊穿孔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关键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学者认为,体型瘦长、驼背,老人或女性腹壁松弛者,如有下列临床表现应考虑胆囊扭转的可能性:(1)急性右上腹痛伴右肩背部放射痛,一般解痉、镇痛药物不能缓解。(2)发热,多无寒战,白细胞增高。(3)恶心、呕吐频繁,呕吐物含胆汁。(4)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或仅有轻度黄染。(5)右上腹压痛明显,反跳痛轻。(6)开始右上腹痛,以后扩散至全腹,出现不能用胃穿孔或其他急腹症解释的腹膜炎症状。(7)有以上表现者B超检查示胆囊增大,胆囊颈部可见螺旋状强光带反射,后方无声影。(8)虽无上述特殊B超声像,但在排除胆囊颈及胆囊管内结石及其他占位性病变的情况下,行静脉胆管造影示胆囊管呈“鸟嘴”状阻断,胆囊不显影。(9)经8~12h支持治疗,上述症状无改善者。
由于胆囊扭转后造成胆囊血运障碍,数小时即可发生胆囊坏死。因此,若高度怀疑胆囊扭转,应及时手术探查。早期手术治疗是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胆囊切除术是可靠的治疗方法,对胆囊穿孔者,应同时行腹腔引流。
作者单位: 408300 重庆垫江,垫江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