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12例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0-06-03  浏览次数:542次

  作者:吴启 作者单位:430300 湖北武汉,武汉市黄陂区中医院外科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本组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部保守疗法。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2天。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疗效显著。

  【关键词】 炎性肠梗阻;中西结合;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系腹部术后早期(一般是指术后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性反应等原因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型同时存在的特殊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提高对炎性肠梗阻的认识,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会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某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2000年以来收治的炎性肠梗阻患者12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痊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17~65岁,平均43.6岁。腹部1次手术者11例,2 次者1 例。病因:化脓,穿孔性阑尾炎行急诊切除术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2例,右半结肠切除1例,小肠粘连松解术1例。

  1.2 临床特点 所有病例均为术后先恢复自主肠鸣音和自动肠排气,早期发病者少量进食后即出现典型的肠梗阻表现,较晚发病者已出院并恢复进食数日。其中腹胀是最主要表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有或无腹痛、呕吐等症状。查体:全部病例均有全腹膨隆,无肠形及蠕动波,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无高调肠鸣音。腹部X线片示全腹散在液平并肠腔积液,无局部肠管充气;超声提示肠腔积液积气,盆腔少量积液。

  1.3 治疗方法 在一般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加减)经胃管灌注或保留灌肠,日2次。中药基本方为:厚朴15g,枳壳15g,桃仁10g,赤芍15g,大黄20g(后下),芒硝15g(冲服)日1剂,加水400ml煎至200ml,分两次胃管内注入,注药后夹闭胃管1h,和(或)分两次做保留灌肠至肠梗阻缓解且能进食后停中药。一般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使用广谱抗菌素,制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4 治愈标准 肛门恢复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腹部不胀,触按柔软,恢复饮食后肠梗阻症状不再出现。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所有病例均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2天,国外统计治愈时间约为17天。

  3 讨论

  3.1 炎性肠梗阻的概念最早是由黎介寿提出的[1],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91%患者在2周内发病,临床上并不少见。治疗首选保守治疗,腹部手术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腔内粘连,而腹腔内粘连有一个发生、发展、吸收、部分以致完全消退而自愈的过程。另一方面,梗阻的出现表明肠管粘连及炎症正处于较严重的阶段,此时手术难度很大,不仅难以确认梗阻部位,手术时易导致肠管损伤,造成术后出血、感染、肠瘘等,甚至可再次发生肠梗阻,但较少发生肠绞窄。本组病例全部经中西结合方法治愈,表明保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要轻易做出手术探查的决定。

  3.2 中药大承气汤具有通里攻下[2],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其主要成分有抗炎,促进肠蠕动,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肠黏膜屏障,防止细菌移位的作用,可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3.3 生长抑素是否对每个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都必要,生长抑素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在一些文献报道中反映出一个趋势治疗上过分依赖生长抑素[3],将其作为制胜法宝,用量大,疗程长,医疗费用高。本组患者均未使用生长抑素,同样获得满意疗效。

  3.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治疗方法及预后明显不同,因此,一定要警惕绞窄性肠梗阻的存在,一旦确立诊断,要果断改变治疗模式,争取最好的医疗效果。笔者方法是造影检查,口服水溶性造影剂24h能到达结肠内,若24h仍未到达结肠需考虑机械性肠梗阻或肠坏死可能,是手术指征之一,保守治疗过程中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8(7):387.

  2 吴伟兵.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中国临床医生,2003,31(10):40.

  3 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0(8):45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