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26  浏览次数:584次

  作者:王青海,李昕宇  作者单位: 463900 河南西平,西平县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9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微创治疗,对其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90例,死亡11例,病死率12.2%,置管引流时间平均5天,首次血肿清除率32%~86%,1周内清除占80%,2周内清除占100%。结论 微创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微创术;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常规内外科治疗均有一定限度及缺点,效果不理想。2002年1月~2005年10月我们应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40~85岁,平均68岁。其中60岁以上者63例,占70%,即绝大多数为高龄。临床表现:意识清醒者4例,嗜睡21例,浅昏迷23例,中度昏迷22例,深昏迷20例,偏瘫者78例,病理反射阳性80例,病史中均有高血压史5~20年。头颅CT示基底节出血62例,丘脑出血20例,皮层下出血8例,其中破入脑室12例,出血量20~85ml。手术时间均在确诊后12h内进行。

  1.2 治疗方法 根据CT检查结果进行定位,并确定穿刺部位。备皮后常规消毒、铺巾,以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采用YL-I型脑内穿刺针,用电钻经标记的穿刺点垂直钻入血肿中心,拔出针芯封闭穿刺针顶口,侧管接引流管,抽吸血肿,抽吸时不宜用力过猛,在抽吸过程中可适当改变抽吸针位置或旋转穿刺针的方向,直至抽出陈旧的血液,以生理盐水等量置换,冲洗血肿腔后向腔内注入2万u尿激酶,闭管4h后开放引流。若第一次血肿穿刺抽吸后复查CT,提示血肿已清除80%以上者即可拔针。若血肿清除少于80%则应充分清洗血肿,注入尿激酶2~4万u,闭管4~6h开放,持续引流,直至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2 结果

  本组病例存活79例,死亡11例,死亡率12.2%,置管引流时间为4~6天,平均5天。根据首次抽出血量与术前CT片所显示的出血量计算清除率,首次清除率为32%~86%,平均40%。术后1周复查CT血肿完全消除者72例,占80%,其余均在2周内血肿基本清除。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内科治疗病死率为50%~60%,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时间长、脑组织的反应大、操作复杂、创伤大、病死率高[1]。而CT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易接受的优点,仅根据CT片即可准确定位,不必应用一体定位仪[2]。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创术的特点是针钻一体化;带有自锁固定功能;外径仅3mm,创伤小;带有激光打孔,冲洗血肿时几乎无创伤;针尖有侧孔可行360°转动全方位清除血肿。与其他方法比较,该法主要采用了正压连续冲洗液化的方法,特别是应用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对血肿进行液化,而非机械性的破碎,该治疗过程中能始终保持颅压平衡,血肿的液体部分可自动流出;半固态部分用冲洗的方法使其清除;紧密的凝血块应用血肿液化剂均能将血肿清除。

  高血压脑出血常在发病后10~20min内形成血肿,最大范围后不再增长,最多1~2h内停止。文献报道血肿形成6h,其周围脑组织开始变性、出血、坏死。24~28h为脑水肿发展最快时期,脑疝常在此期间发生。因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关键是尽快清除颅内血肿,以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手术尽可能在病情发展到脑疝之前进行。

  术后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1)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再出血。(2)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3)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继发感染。(4)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防止消化道出血。(5)尽量减少肾毒性药物应用,避免引起肾功能损害。

  总之,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创伤小、治疗效果良好、使用范围广,在我国目前CT设备较为普及的情况下,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87-689.

  2 胡长林,吕勇涛,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2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