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42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21  浏览次数:573次

  作者:吴云阳,陈佑江,文明波,丁祥飞,周辉生  (解放军第181中心医院普外科,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防治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时熟悉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及其变异情况、清楚解剖胆囊三角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早期发现及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 腹腔镜;胆管损伤

  对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胆管损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16~89岁,平均年龄47.2岁。均因胆囊炎或胆囊息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全组42例中,胆囊三角解剖不清24例(57.1%),胆管解剖变异5例(11.9%),手术经验不足6例(14.3%)、电凝电切热效应损伤3例(7.14%),追求降低中转率3例(7.14%),手术损伤1例(2.38%)。

  2 损伤分类 根据损伤部位分为6型[1] :Ⅰ型:胆总管被钛夹夹闭;Ⅱ型: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汇合处被部分切除;Ⅲ型:肝总管和胆总管被部分切除;Ⅳ型:左右肝管口、肝总管及部分胆总管被切除;Ⅴ型:右肝管撕裂或穿孔;Ⅵ型:Ⅵ1右肝管缺如,汇入胆囊的右后叶胆管被切除;Ⅵ2左右胆树分离,右肝管被切除;Ⅵ3右肝管缺如,右后叶胆管被切除。本组病例中,Ⅰ型8例(19.0%),Ⅱ型10例(23.8%),Ⅲ型3例(7.14%),Ⅳ型2例(4.76%),Ⅴ型5例(11.9%),Ⅵ型14例(33.3%)。本组术中确诊13例,术后胆汁性腹膜炎而行胆管造影确诊9例,术后反复发作胆管炎行胆管造影确诊7例,术后出现黄疸行B超及其它检查发现7例,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就诊而发现者4例,其它2例。

  3 治疗方法与结果 行损伤修补+T管引流术及胆管吻合+T管引流术共9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4例,其中含原行损伤修补+T管引流术后再次手术1例。

  本组病例随访1年以上者37例,均有记载。经第1次修复手术后再次发生胆管狭窄及胆漏者10例(23.8%)。最多手术次数达7次。其中,36例经治疗后恢复,有1例反复发作胆管炎尚在院中治疗。

  讨论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腹腔镜的广泛普及,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黄志强[2] 分析我国3923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管损伤率为0.32%,胆管并发症发生率为0.6%。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单纯是胆管损伤略高于开放法胆囊切除术,并且损伤的特点亦有其特殊性,因而更引起外科界的关注。

  1 损伤原因 本组病例中,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而致胆管损伤者24例,占57.1%,如果加上经验不足及手术操作粗暴致伤者约占80%,可见手术中清楚解剖胆囊三角在预防胆管损伤中的重要性。

  2 诊断 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的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方面[3] :(1)症状和体征:术中发现胆管损伤;术后引流口漏胆汁;胆汁性腹膜炎及胆汁积聚;术后梗阻性黄疸;反复发生的胆管炎;胆管损伤补救术后胆管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2)检查:B超检查;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腹部诊断性穿刺;T管或引流管造影;CT检查。本组病例中,术中发现13例,占31.0%。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胆囊切除后,常规进行创面冲洗、检查。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并及时处理,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再手术率,本组13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的病例中,再次手术仅1例,占7.7%,明显低于平均再手术率(23.8%)。

  3 处理 胆管损伤后正确地选择重建胆管的方法,是防止胆管损伤远期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梁力建[4]认为除非损伤是即时发现处理而且是无张力、断面整齐者作胆管吻合外,一般的胆管损伤宜选择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本组病例中,行损伤修补+T管引流术及胆管吻合+T管引流术者共9例,均为术中发现,其它均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引流管内支架固定术。

  参考文献:

  [1]吴金术,毛先海,廖春红,等.101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7(10):606-608.

  [2]黄志强.医源性胆管损伤:老问题、新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8):451-454.

  [3]高志清.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8):458-459.

  [4]梁力建.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后果[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8):459-46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