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源性囊肿误诊为甲状腺囊腺瘤1例
发表时间:2010-03-26 浏览次数:593次
作者:谭文军,陈启国,韩树强 作者单位:030001 山西太原,解放军第264医院普通外科
【关键词】 腮源性囊肿;甲状腺囊腺瘤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4岁。主因发现颈部左侧肿物5个月余收入院,5个月前发现颈部左侧有一肿物,表面无红肿、无发热、无疼痛。本次住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局部所见:颈左侧锁骨上区,皮肤颜色正常,可触及6 cm×4 cm×4 cm大小肿物,边界不清,有囊性感。超声检查示:颈部左侧囊实性包块,4.8 cm×2.8 cm大小,边界清、包膜完整。入院诊断:左侧甲状腺囊腺瘤。在全麻下行颈部肿物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物呈囊性,有完整包膜,穿刺抽出乳白色黏液约100 ml,发现囊壁近端有一条索状物与食管相连,完整切除囊肿并送检,术中分破食管约1 cm,给以间断缝合并放置乳胶引流管引流。术后病理切片回报:左颈部胚胎发育剩件,腮源性囊肿。术后出现食管瘘、皮下气肿,经治疗痊愈出院。
2 讨论
腮源性囊肿又称腮裂囊肿(branchial clefe cyst),不仅来源于胚胎腮裂组织残余,还来自腮腺颈窦和胸腺咽囊管组织的残余,因此有人又称胸腺咽管囊肿(thymus pharynxgeal tract cyst),本病在出生后多已形成瘘管。文献记载,女性多于男性,单侧多见,未发生炎症者,可毫无痛苦,囊肿多位于颈根部,锁骨上区、胸锁乳突肌下,为一可移动并富弹力之同路泡,易误诊为皮样囊肿、淋巴管瘤、淋巴结核等[1]。本例术前误诊为甲状腺囊腺瘤,主要因为:(1)对本病认识不足,腮源性囊肿发病率低,临床很少见,易被忽视;(2)仅满足于甲状腺囊腺瘤、常见病的诊断,术前忽视CT、MRI、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
本病为先天性畸形,根据发病部位及特征一般不难诊断。局部穿刺检查常可鉴别,将腮腺囊肿内液体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很多胆固醇结晶,这是诊断腮裂囊肿的一个重要根据[2]。起源与部位,先天性鳃裂瘘囊肿的病因学仍有争议,现大多数赞同以下学说:(1)鳃器上皮细胞的残留;(2)鳃沟闭合不全;(3)分离鳃沟与咽囊的闭膜破裂;(4)鳃裂囊成二者不完全闭合引起的[3]。
经验教训:因对本病认识不足,加之囊肿有索道连于食管,术中分离不慎分破食管,因及时发现而进行缝合引流等处置,因过早进食出现食管瘘,为解决营养问题,术后第5天,全麻下经胃镜下营养管,可能因充气等原因,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吸取教训:如出现食管瘘尽量避免下营养管,而应该静脉内高营养,以减轻对患儿的再次损伤,对可疑病人术前一定要加强检查,以免误诊。
【参考文献】 1 王立,王响.腮源性囊肿误诊为淋巴结核1例.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1):36.
2 白简政.先天性第2鳃裂瘘(附7例分析).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5(5):244.
3 陆兴权.颈部肿块102例分析.右江医学,1999,27(4):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