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12-08 浏览次数:463次
作者:田奇 作者单位: 438636 湖北黄冈,罗田县九资河镇卫生院
【关键词】 腹腔穿刺术
腹腔穿刺诊断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和快速的临床常用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外科急腹症的诊断。它不仅为诊断快速提供依据,也为手术时选择恰当的切口提供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可免除不必要的辅助检查减轻患者负担,指导临床妥善治疗,不致贻误病情。笔者将1994年2月~2004年2月对148例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术的结果进行分析,证实了术前的诊断,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8例,男67例,女81例,14岁以下34例,60岁以上12例。在148例中发病至穿刺时间最长12天,最短1h。
1.2 诊断结果 累计穿刺182次,腹穿一次提示阳性者136例(91.9%),阴性者12例(8.1%),阳性136例中经手术证实病变的128例 (94.1%),其余8例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结果,未予手术治疗,属假阳性者约5.9%,假阴性者约66.7%,本组正确诊断率91.9%。
2 讨论
腹腔穿刺诊断术,在快速诊断急腹症中有其重要价值,尤对昏迷患者及患儿不能确切诉说腹痛、查体不合作者尤为可行。但不列为常规检查,仍属辅助诊断,有些学者强调腹穿容易导致肠腔穿破、肠液外溢并发腹膜炎,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使用。本组无一例并发症,本组诊断性腹穿阳性率高达91.9%,笔者认为诊断性腹穿仍为一种快速、简便、易于掌握、便于重复、不需特殊条件,如掌握得当,操作安全、可靠是急腹症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之一。
2.1 穿刺方法 穿刺点大多选在右或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或取体征明显侧髂腹部。穿刺前宜使患者先侧卧于拟穿刺侧5min以上后。笔者采用9号穿刺针头,配 5~10ml负压小的注射器,尽量在叩诊浊音区穿刺,斜向内下方缓慢进针,进入腹腔后轻轻抽吸。避免因其负压过大,易造成假阳性。如一次穿刺不成功时应将针头退至皮下,再行其他方向穿刺。反复多方位穿刺无结果可视为阴性。阴性结果不能
排除急腹症的诊断,阳性结果要将抽出液进行必要的检查分析,如果抽出血液时还要在对侧再穿,以证实诊断的准确与否。
2.2 适应证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施行:(1)腹部闭合伤,可疑内腔破裂者;(2)诊断不明的腹腔感染、积脓(液);(3)腹部有受伤痕迹、拒按、移动性浊音(+)和肠鸣音减弱者;(4)鉴别胃肠穿孔、胰腺炎、胆管(囊)炎所致弥漫性腹膜炎,并为是否需要手术探查提供证据;(5)脉速、血压低等休克表现者,用腹部以外伤不能解释者。
2.3 禁忌证 (1)用一般方法可以明确诊断者;(2)腹部手术瘢痕部位;(3)腹胀明显,极度鼓肠者;(4)膀胱充盈,未行导尿者;(5)局限性炎症,其周围或前方有内腔粘连者;(6)在行X线检查了解有无膈下游离气体之前不宜穿刺。
2.4 穿刺液的一般分析 不凝固血液多考虑为实质性脏器破裂。胆汁样渗液考虑为胆囊坏疽穿孔;淡褐色带酸性混浊脓性液常为溃疡病穿孔;脓性混浊液夹带粪臭味,是肠道穿孔(破裂)或阑尾坏疽的有力证据;暗紫色血性混浊液,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或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此时进行穿刺液的胰淀粉酶测定,诊断率更高。根据穿刺液的颜色、性质、浑浊度、气味以及检验结果,结合临床病史进行综合分析,不难作出正确诊断。
2.5 关于腹腔穿刺诊断急腹症的临床价值 经验表明,在诊断急腹症的过程中,腹腔穿刺确比X线、B超等检查简捷,它不必往返搬动患者或使患者取立位,即可获得第一手资料。尤为适用于昏迷患者及不能询问确切病史的儿童。且适应证宽,并发症少。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规范,其阳性率和正确诊断率均可高达90%以上。若处置不当,亦可出现假阳(阴)性。如果腹膜刺激征明显,腹穿阴性也宜及早手术探查。手术指征不足,腹穿阴性而高度怀疑腹内潜存病变者,可经穿刺针导入生理盐水10~30ml灌洗,片刻后再抽取,并检查灌洗液,可望助诊。腹穿阳性亦应辨其真伪与性质,切不可贸然剖腹。为弥补不足,尚需利用B超、X线和CT等现代诊断技术。密切联系临床体征,结合实验室资料,全面考虑、综合分析、作出准确诊断。
综上所述,适时、正确地腹腔穿刺检查对急腹症的诊断确有重要意义和临床价值,是基层医师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