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幽门螺杆菌对胃淋巴瘤的治疗作用(附7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8-12 浏览次数:408次
作者:杜培泽1,孙聪毅1,王心宽1, 徐 聪1,格日勒图2,杨顺利2 作者单位:1 101100 北京,通州中西医结合骨伤医院普外科 2 064404 河北迁安,首钢矿山医院胃镜科
【摘要】 目的 观察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胃淋巴瘤疗效。方法 于1998-2008年运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7例胃淋巴瘤患者进行了干预。其中4例手术,3例化疗,均辅助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结果 7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明显提高胃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胃淋巴瘤;手术;化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the validity of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lymphoma with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riple.Methods Seven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 from 1998 to 2008.(surgery 4 cases;chemotherapy 3 cases).Results All cases of gastric lymphoma were alive after 6 months to 5 years follow-up.Conclusions Treatment of gastric lymphoma with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riple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Key words] gastric lymphoma;operation; chemotherapy
胃淋巴瘤来源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而Hp相关性胃炎是MALT形成和MALT淋巴瘤发生的基础。多数资料表明患者Hp抗体检出率90%左右。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被诊断为胃癌、胃溃疡, 预后较胃癌为佳。本院于1998-2008年共收治胃淋巴瘤患者7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现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43~67岁,平均53岁。主要表现为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消瘦。均经术后病理或活检病理证实,Hp检测均阳性。其中溃疡型6例,肿块型1例。4例胃镜确诊后3例手术结合化疗,1例化疗(CHOP方案),2例误诊胃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复诊后确诊胃淋巴瘤,1例反复活检为胃炎,不除外胃癌而手术,术后确诊,给予化疗,7例均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随访6个月~5年均健在,生活质量良好。
2 讨论
胃恶性淋巴瘤以50岁以上年龄发病为多,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常见的症状有上腹痛、体重下降、恶心、上消化道出血(肿瘤的溃疡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诊断胃淋巴瘤的阳性率不高,但皱裂粗大而无胃腔狭窄、溃疡多发而不规则、病损多灶以及出现跨区域、跨幽门的损害有利于胃恶性淋巴瘤诊断[1]。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而Hp相关性胃炎是MALT形成和MALT淋巴瘤发生的基础,有资料表明手术切除的淋巴瘤标本发现,92%有Hp相关性胃炎。本组病例中,2例误诊病例抗幽门螺杆菌治疗2周后病灶均缩小。正常胃黏膜中缺乏淋巴组织,而感染Hp后则出现淋巴细胞,长期感染则淋巴组织增多。诊断慢性Hp性胃炎的标记之一是黏膜层中淋巴组织增生[2]。有关治疗方案目前存在较大争议。有人认为单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即可治愈。笔者认为手术切除并辅以化疗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是治疗PGL的有效方法,因为根治性切除有较高的生存率,而且能精确评定临床分期,并可以防治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即使是姑息性切除,也可以因肿瘤减量而增强化疗效果。因此对不能行根治切除术的晚期高度恶性胃淋巴瘤,也应行积极的姑息切除,术后再辅以联合化疗或者术前化疗再行手术切除并抗幽门螺杆菌可望取得较好的效果[3]。
【参考文献】
1 霍雄伟.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104-1104.
2 纪小龙.胃淋巴瘤-一种可治愈的与Hp有关的恶性肿瘤.新消化病杂志,1997,5(11):681-683.
3 何小东,刘洪生.胃淋巴瘤的诊治经验.中国胃肠外科杂志,1999,2(4): 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