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趾末节背侧骨旁型骨瘤1例
发表时间:2010-03-04 浏览次数:665次
作者:陈录兴,蔡学侬,钟 桥,潘添赋,赵春奎,罗英杰 作者单位:618000 四川,德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 【关键词】 骨旁型骨瘤;鉴别;诊断
骨瘤是一种良性、慢性生长的疾病。颅外骨旁骨瘤十分罕见,我院骨科收治1例右足第三趾末节趾骨背侧骨瘤,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2岁,学生,因发现右足第三趾末节背侧甲下包块3年余入院。入院时一般状况良好,头颅五官、心肺腹部无异常,脊柱及四肢关节无畸形。右足第三趾末节甲缘外可见一突出的包块,直径约4 mm,突出皮肤外约6 mm,表面光滑,花白色,质硬,有压痛,周边组织无肿痛,末端感觉血运良好,如图1、2所示;X线摄片提示右足第三趾趾骨末节背侧与骨皮质相连有一条状骨密度影,边缘光滑,末节趾骨骨质无改变,如图3、4所示。临床初步诊断为甲下外生性骨疣(骨软骨瘤),在局麻下行瘤体切除术,术中发现瘤体光滑,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明显黏连,瘤体与末节趾骨皮质之间黏连但很易分离,切除后末节趾骨皮质光滑无破坏。手术后预防感染、止痛等对症处理,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外观良好。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为软组织骨瘤。
图1、2 显示右足第三趾甲缘下向前花白包块,表面光滑,周围组织血供良好 图3、4 X线片显示右第三趾末节趾骨背侧与骨皮质相连条状影,光滑,密度与骨相近,末节趾骨无骨质破坏表现等
2 讨论
骨瘤在成骨性肿瘤中较少见,发病年龄10~79岁,大多数在31~50岁,男女发病率相近。约75%发生在额窦和筛窦,亦可发生于颅骨外板和颌骨;少见于扁骨和长、短管状骨表面,若骨瘤生长在这些部位即为骨旁型骨瘤,多数直径在1~4 cm,小的骨瘤常无症状,临床多无意中发现。软组织内的骨瘤即所谓骨的迷芽瘤很少发生,可见于大腿和口腔内的软组织中。骨旁型骨瘤典型的X线表现是高密度的象牙样硬化肿块,边缘锐利,附着于骨上,体层摄影及CT可见受累处骨皮质无侵犯[1]。
孤立性的骨瘤应与皮质旁骨肉瘤、无蒂骨软骨瘤、邻皮质的骨化性肌炎等相鉴别。在病史特点及体格检查无法区分,在影像学上有各自的特点可以鉴别。骨旁骨肉瘤在边缘处有一密度减低带,与骨瘤相比密度不是那么高,也不是那样均匀;无蒂的骨软骨瘤其特征是皮质和宿主骨皮质相连续,其松质骨也和宿主骨的干骺端或骨干的髓腔相连续;完全成熟的皮质旁骨化性肌炎X线特征是带状现象即在病变中心有一透光区,代表的是不成熟的骨形成,而在病变的边缘处为成熟的致密骨化带[1]。骨旁骨瘤体积小,手术易于切除,预后良好。该病例术前诊断为骨软骨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软组织骨瘤,结合病史及影像资料诊断为骨旁骨瘤更为准确。
【参考文献】 1 Adam Greenspan,Wolfgang Remagen(著).司建荣,姜兆侯,老昌辉,谢兵(译).骨关节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