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性鼻炎66例下鼻甲封闭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2-10 浏览次数:892次
变态反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鼻痒、连续不断打喷嚏、流清涕、鼻塞[1]。随着当前我国诊断技术的提高与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变态反应性鼻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并可能与支气管哮喘、鼻窦炎、鼻息肉和结膜炎等疾病密切相关,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2]。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长期鼻塞缺氧会导致高血压等疾病发生,导致严重预后。在治疗中当前多采用药物治疗,其中选择下鼻甲封闭治疗在当前应用比较多。笔者为此具体探讨了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下鼻甲封闭治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2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132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入选标准:临床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近2周内未内服过类固醇药物和1周内未服抗组胺类药物或外用类固醇制剂;都有鼻塞疼痛状况;无严重并发症与精神疾病;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60例,女7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0岁,平均(35.53±13.3)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4.63±8.5)个月;文化程度:小学及其以下40例,初中30例,高中与中专30例,大专及其以上3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史与文化程度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开瑞坦口服治疗,5mg/次,2次/d,连服4周。治疗组:采用下鼻甲封闭治疗,首先采用1%地卡因棉片贴于下鼻甲黏膜表面进行麻醉,持续5min,然后将曲安奈德注射液1ml吸入针管,将穿刺针从下鼻甲前端刺入黏膜下,回抽无回血后缓慢地边退针边注射药液。注射后进行常规止血,根据患者情况连续注射1~3次。1.3 观察指标:疗效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1997年海口疗效标准,显效为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有效为临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改善甚或加重。鼻塞疼痛评价: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鼻塞VAS评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为剧烈疼痛。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A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治疗后经过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和87.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 鼻塞VAS评分对比:经过观察,两组治疗前鼻塞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变态反应性鼻炎已成为全球性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在我国增长很快,其中儿童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一部分患儿还会发展成为过敏性哮喘[3]。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表现多种多样,其最典型的症状就是鼻塞,可造成鼻塞疼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4]。变态反应性鼻炎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其理想药物是能解除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症状,也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的移动过程而作用于患者,同时安全性好。本组资料中治疗组采用的曲安奈德注射液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又能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并且其也可以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变态反应,减少组胺释放,从而药效持续时间长,在临床上应用好[5]。而采用下鼻甲封闭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症状,也可与其他鼻腔局部用药合用,以取得满意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和87.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鼻塞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要进行积极的预防,最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源,多吃补益肺气的食物,并尽量避免出入空气污浊的地方,适当加强锻炼,饮食营养均衡,增强家庭保健体制[6]。总之,变态反应性鼻炎采用下鼻甲封闭下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鼻塞症状,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4 参考文献
[1] 陈育智,刘传合.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7(3):234.
[2] 顾之燕,顾瑞金.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0,35(1):73.
[3] 蒋锐明,陈 辉,范 敏.鼻内镜下双极射频低温等离子治疗下鼻甲肥大[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2(2):92.
[4] 戚思国,冯 坤,戴俨诺.鼻内窥镜下双极射频等离子下鼻甲减容术42例报道[J].重庆医学,2006,35(1):67.
[5] 佘翠萍,董 震.鼻腔功能与下鼻甲手术[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6(11):636.
[6] SchleimerRp.Anoverviewofglucocorticoidanti-inflami natoryactions[J].FurJclinpharmacomal,2009,45(11):3.
[收稿日期:2013-10-28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