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术后的护理探讨
发表时间:2014-01-25 浏览次数:924次
我国喉癌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肿瘤的1%~2%,占耳鼻喉恶性肿瘤的12%~21%[1]。喉癌以鳞状细胞癌为主,按部位分为声门型、声门上型、声门下型。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咳嗽,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有全喉切除及半喉切除,并于术后配合做化疗、放疗。因喉咙处于身体较为特殊部位,加上手术切除创伤较大,易导致患者术后产生多种并发症,甚至失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在术后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及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2007年3月~2012年11月喉癌患者38 例,结合实际护理情况,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确诊的38例喉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41~68岁,平均 66岁。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障碍及咽喉疼痛;其中14例行全喉切除术,24例行半喉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32例为鳞状细胞癌,腺癌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术后护理方法: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加强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患者在术后6 h生命体征渐趋稳定,为防止患者局部伤口出血,帮患者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5°~45°,有利于伤口愈合。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需予以2~5 L/min的吸氧。对于尿管、气管套管、鼻饲管、吸氧管、切口引流管需密切留意,以保持其通畅。观察胃管内引流出来的液体情况,如出现异常,需立即告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1.2.2 呼吸道护理:喉咙切除后,患者无法正常呼吸,呼吸的唯一通道只能依靠颈部的气管套管,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使呼吸道失去正常的保护作用,从而极易造成气管阻塞、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必须对患者呼吸道加强护理。①及时吸痰:当患者呼吸困难、咳嗽伴有痰鸣音、听诊有啰音时需立即进行吸痰。②呼吸道湿化:在气管内注入由20 ml生理盐水、 8万IU庆大霉素、5 mg地塞米松、4 000 IU糜蛋白酶混合制成的溶液,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促使痰液自行咯出。③消毒气管内套管:采用煮沸消毒或双氧水浸泡消毒,2~3次/d。套管从拔出到重新放入不得超过30 min,检查气管切开处固定带的松紧情况是否适宜。 1.2.3 语言康复护理:喉咙切除术后,患者失去发音能力,但研究表明,患者只是失去正常的说话方式,发音能力仍存在,因此,护士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发音护理措施,可通过手语或文字让患者进行表达,10 d后即可指导患者利用气管口练习正常发音。 1.2.4 心理护理:喉癌患者病情危重,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的心理,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需求和恐惧心理状况,就疾病的相关知识做针对性的介绍,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可防可控性,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20)d,对照组为(6±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3 讨论
喉咙处于身体的特殊部位,加上手术切除创伤较大,易导致患者术后产生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该病多发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身体较虚弱,多个组织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当肺功能不良易引起咳嗽反射减弱,导致下气道有分泌物潴留,因此,在做好常规呼吸道护理的同时,可指导患者进行2步咳嗽法及深呼吸训练,以减轻反复吸谈造成的不适。鼓励患者术后早期可下床进行适量运动,慢性并深呼吸,使肺部流量增大,利于痰液排出。术后发音功能受阻是喉癌患者高度关注的一个并发症,因此术后进行发音训练十分重要。对于切除办喉者,术后 1周可发声,但时间需严格控制,每次不多于10 min,一般2周后可正常谈话;全喉切除者,需2周后再进行简单发音,可从数字等开始。通过对39例患者的精心护理可得,对于喉癌患者术后的护理,需严格按照护理的操作规定进行,制定科学、灵活、有效的护理方案,加强术后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语言发音护理及心理辅导,对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可得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20)d,对照组为(6±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明显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4 参考文献
[1] 虞一红,钱爱娟.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9,21(4):407.
[收稿日期:2013-08-05 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