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微型切割器功能性下鼻甲成形术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985次
慢性肥厚性鼻炎以骨质增生、黏膜增生肥厚以及水肿浸润为特征,临床表现以鼻塞为主,而长时间的鼻塞会引起组织和器官的功能障碍,出现耳鸣、头痛、头昏、咽干、咽痛、嗅觉下降,严重时会并发鼻窦炎、鼻息肉、鼾症、哮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宜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该方法术后创伤大,恢复慢[1]。我科2012年6月~2013年5月对36例肥厚性鼻炎患者在鼻内镜下应用电动微型切割器行下鼻甲成形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共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8~56岁,平均41岁,病程3~23年。术前均行VAS评分,鼻窦CT和1%丁卡因盐酸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黏膜后鼻内镜检查。均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诊断标准,排除鼻窦炎、鼻息肉过敏性鼻炎及鼻中隔弯曲。
1.2手术方法: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在0°鼻内镜直视引导下,下鼻甲骨内折,为鼻内镜及电动切割器提供操作空间。在下鼻甲最前端皮肤黏膜交界处,用小圆刀切开下鼻甲前断黏膜3~5 mm,深至骨面,剥离子在粘骨膜下紧贴下鼻甲骨由前向后袋装剥离,先分离下鼻甲内侧面,再由前向后分离下鼻甲外侧面至下鼻甲后端[2]。使用电动微型吸引切割器旋转刀头去除下鼻甲骨增生的骨质,术中应注意保护下鼻甲的黏膜不受损伤,同时应保护下鼻甲的穹隆部,以防止术后下鼻甲塌陷[3]。术后下鼻甲与鼻中隔及鼻底部的距离不小于3~5 mm,下鼻甲前断黏膜缝合一针,膨胀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术中发现下鼻甲黏膜肥厚,术后黏膜多余,可使用电动微型吸引切割器12°或直刀头振荡模式下去除下鼻甲垂直部内侧壁的软组织[4]。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及止血药3~5 d预防或控制感染或出血,口服黏液促排剂。术后48~72 h取出填塞物,予1%呋麻夜滴鼻1周以减轻鼻黏膜肿胀,复方薄荷液滴鼻预防和减少鼻腔内的干痂形成直至创面愈合,术后5~7 d给予鼻腔冲洗,清理鼻腔结痂。
1.3疗效评定:痊愈:鼻塞消失,通气良好,停用减充血剂,下鼻甲缩小,其与鼻中隔及鼻底部间隔≥3 mm;显效:鼻腔减通气良好,停用减充血剂,其与鼻中隔及鼻底部间隔<3 mm,下鼻甲黏膜表面不甚光滑,色泽较淡或是暗红色,渗出少;有效:鼻腔基本通气,基本停用减充血剂;无效:症状与术前无改善,下鼻甲肥大,未缩小[5]。
2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36例患者应用电动微型切割器行下鼻甲成形术,术后治愈24例,显效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无无效患者。
3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引起的鼻塞,主要是下鼻甲肿胀、肥厚引起的。而治疗下鼻甲肥大必须符合以下要点:①消除患者鼻塞,及其所引起的头痛、耳鸣、分泌物过多等症状。②同时要保留鼻腔功能。在鼻内镜指引下利用鼻用电动切割器是近年来应用于鼻外科手术中的设备,极大地方便了耳鼻喉科的医生,使其精确地切割所有病变的组织,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侵袭,从而达到微创的目的。将其应用于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中,可在下鼻甲内侧面黏膜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对黏膜下层增厚的纤维组织进行适度、有效地切除,同时对增生肥厚的下鼻甲骨行减容塑形手术,满足了在缩小下鼻甲的同时保留黏膜功能的手术要求。其术后渗出少、干痂少、不易粘连,恢复后创面较光滑[6]。这种操作技术和方法顺应了当今鼻外科微创和功能性手术的发展趋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但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处理下鼻甲骨应尽可能保留下鼻甲穹窿部,防止鼻甲塌陷。②手术结束后应将手术创面的粘骨膜下积血清除干净,术后适当加压填塞,以防止积血肿胀和感染;③对于下鼻甲骨增生明显者,在充分分离黏骨膜后,可不用电动切割器,改用咬骨钳分次咬出增生肥厚的下鼻甲骨,动作要轻柔,切忌硬拉硬拽,以免撕破黏骨膜出血及术后鼻腔粘连[7]。
4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3.
[2]龙益兴,应根东,邱景山,等.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切口的改良[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17(7):377.
[3]刘壮,李莉,田青,等.下鼻甲减容术的术式选择[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19(4):18.
[4]Peter-John Wormald(澳大利亚) ,韩德民主译.内镜鼻窦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
[5]杨睿,陈洋.功能性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9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701.
[6]李源,周兵.实用鼻内镜外科学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6-63.
[7]熊梅,李华.鼻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肥厚性鼻炎[J].吉林医学,2008,29(5):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