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手术同期行鼓室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775次
作者:郑松安
【关键词】 胆脂瘤
对我院2003年3月~2006年4月共收治36例胆脂瘤型及骨疡型中耳炎患者在清除病变同时行鼓室成形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36例(36耳),男21例,女15例;年龄16~62岁,平均32岁;病程5~43年。胆脂瘤型27耳,骨疡型9耳;听骨链完整、活动好2耳,听小骨破坏、听骨链中断34耳,其中锤骨、砧骨破坏29耳,镫骨破坏5耳。
1.2 手术方法
1.2.1 清除病灶 手术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术前根据颞骨CT片显示的病变范围,病变局限在上鼓室者采用耳内切口上鼓室进路,清除鼓室病变;鼓窦乳突有病变者采用鼓窦或上鼓室径路,先行典型的乳突根治术,以清除鼓室鼓窦乳突腔病变。病灶清除在显微镜下进行。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将胆脂瘤上皮彻底清除,特别注意鼓室前隐窝、面隐窝、听骨周围的胆脂瘤[1]。
1.2.2 听力重建 鼓膜成形材料选用自体的颞肌筋膜,听骨重建材料用武汉华威生物材料工程开发公司生产的生物陶瓷听小骨置换假体,有两种型号:部分听小骨(PORP)和全听小骨(TORP)及各种规格。鼓膜成形均采用内置法。听骨重建根据听骨链破坏情况决定:锤骨、砧骨破坏,镫骨完整,活动好者用部分听小骨,部分听小骨下方有一小窝,将其放置于镫骨头上,加高镫骨,连接镫骨和鼓膜;锤骨砧骨镫骨破坏,镫骨底板活动好者,用全听小骨放置于镫骨底板于鼓膜间。听小骨置换假体放置好后,向鼓室内填放浸有抗生素的明胶海绵碎块,再铺好颞肌筋膜,乳突腔、外耳道填塞明胶海绵和碘仿纱条。听小骨完整活动好者,将颞肌筋膜放置于锤骨柄上。
2 结果
术后均无面瘫、眩晕等并发症发生,1例复发。鼓膜形成良好29耳。鼓膜内陷2耳,均为咽鼓管功能不良,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后,鼓膜内陷好转,听力提高。鼓膜小穿孔4耳。
按语言频率段(500 Hz、1000 Hz、2000 Hz)气导平均阈计算听力,术后听力提高了30 dB以上者6耳,提高 20~29 dB者9耳,提高10~19 dB者15耳,小于10 dB者6耳,无听力下降者。
3 讨论
中耳乳突手术是治疗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炎的重要手段,同期行鼓室成形术必须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前提下进行[2]。手术显微镜及各种耳显微器械的应用,为各种类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彻底清除病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有选择性地行同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能性增多。
手术进路和手术方式可由病变范围决定,病变局限于上鼓室者可行上鼓室进路,清除病变后行鼓室成形术;病变达鼓窦乳突者,可行上鼓室径路或鼓窦径路,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这样即使鼓室成形失败,也已行典型的乳突根治术,与关闭式乳突根治术相比,不会因手术失败再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同时也不会因鼓窦乳突胆脂瘤复发继发感染致鼓室成形术失败。
鼓膜成形术的移植材料以自体颞骨筋膜为首选,其无排斥反应,取材容易、血运好、抗感染力强、存活率高。以内置法修补鼓膜穿孔为宜。
重建的听骨链必须注意:(1)连接牢固,不易脱位;(2)避免与周围其他骨结构连接影响活动度;(3)与鼓膜有合适接触面,从而不降低鼓膜有效振动面积;(4)镫骨或镫骨底板活动良好。本组均采用武汉华威生物材料工程开发公司生产的生物陶瓷听小骨置换假体置于镫骨头或镫骨底板与鼓膜间,使鼓室内外间距增加,减少鼓室粘连,重建的听骨与移植的颞肌筋膜有良好的接触,同时生物陶瓷听小骨置换假体有良好的导音功能,在机体内不膨胀、不收缩、不溶解、不被吸收、生物相容性好、无排斥反应发生,无毒、无刺激、不致癌。
我们发现镫骨或镫骨底板的活动度对听力影响最大;咽鼓管功能不良者极易出现鼓膜内陷、粘连,同时有耳闭、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后也可取得良好效果。
临床发现,中耳炎症期并不是鼓室成形术的绝对禁忌证,本组所有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者均有炎症存在。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乳突根治术时有锤骨或锤骨底板活动良好者应同时行鼓室成形术。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37.
2 孙建军,李厚恩.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外科治疗的合理选择.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36(6):416-417.
作者单位: 435200 湖北阳新,阳新县人民医院五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