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皮片在鼻面耳皮肤基底细胞癌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9-04 浏览次数:805次
作者:安永明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耳鼻喉科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游离皮瓣;手术
2007年3月至2011年4月我们收治13例外鼻、面颊部、耳廓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均采用游离植皮方法修复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54岁;鼻翼左侧1例、右侧2例,鼻梁、鼻根各1例,右侧鼻背2例、左侧1例,面颊部右侧1例、左侧1例,左侧腮区1例,双耳廓背面近耳轮各1例,直径0.8~3 cm,肿瘤均破坏皮肤及皮下脂肪,未侵犯深层组织,均无淋巴转移或远处转移。所有患者术前或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基底细胞癌。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距离肿瘤皮损边缘3~5 mm,圆形或类圆形切除肿瘤及皮下组织,直至出现正常肌肉或软骨膜、骨膜组织。取同侧耳后或侧颈部全层皮片,先测量皮肤缺损范围,用美兰划线,梭性切口,宽度超出创面最宽处约5 mm,切除后双侧皮缘皮下松解后拉拢缝合切口。修整皮片,尽量刮除多余的皮下脂肪,再根据皮损范围修整移植皮片。间断无张力缝合移植,针距约0.5 cm,保留缝线残端至少5 cm,缝合完毕后,用合适大小碎纱布包裹加压皮瓣,用周围残留线端相对打结加压。术后常规静点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5 d,10 d拆线,去除加压包扎。
2 结果
13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未发生移植瓣失活或皮瓣挛缩裂开现象,术后3个月内皮瓣色素沉着,术后6个月颜色基本正常,皮瓣平整,切口瘢痕不显著,至术后2年,未出现复发或转移。
3 讨论
基底细胞癌起源于皮肤表皮基底层或皮肤附属器官,恶性程度低,范围局限,转移率低,手术切除效果满意,位于鼻面耳暴露部位的病灶影响美观,因此在手术治疗,既要考虑手术范围的安全,也要考率患者对美观的要求。对于肿物切除后创面修复有多种方法,如直接拉拢缝合、局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及游离植皮修复[1-3]。直接拉拢缝合对于面部皮肤松弛部位及较小范围病变可以,但如鼻背、耳廓皮肤与皮下软骨膜或骨膜附着紧密,直接拉拢张力大,有裂开危险,患者长时间存在牵拉紧缩感,并术后欠美观;带蒂转移皮瓣,可以充分满足转移皮瓣血供,保证皮瓣的成活,但往往术后瘢痕明显,影响美观,患者难以接受。游离皮瓣取材方便,一般取耳后或侧颈部较隐蔽部位,而且范围足够大,满足修复需要。本组病例体会如下:(1)梭形切取皮瓣,长宽比为(3~4)∶1,宽度一般超出缺损最宽处最少0.5 cm,以免皮片收缩后缝合张力增大。(2)保证肿瘤切除安全范围,至少3~5 mm,术后切缘均送病理检查,未发现癌组织残余,说明边界安全;(3)鼻部及耳廓肿瘤切除至基底部要保留正常软骨膜或骨膜,以保证移植皮瓣营养;(4)加压包扎均匀,本组病例均采用剪碎的纱布块包裹后加压,用缝合边缘的缝合线残余端再相对打结加压,以避免形成空腔、积液而影响愈合,术后观察皮缘若渗出较多,可以放置细引流条引流;(5)游离皮瓣血供建立相对慢,延长拆线时间,本组均在术后10 d拆线,观察均愈合良好;(6)本组病例病变范围在直径3 cm之内,大面积的肿瘤,仍无经验,为保证皮瓣成活应采用带蒂皮瓣较安全,龚忠诚等[2]报道应用前额皮瓣修复眶下区、颧面部以及鼻大面积缺损。徐志勇等[4]报道用耳后转移皮瓣修复耳廓大面积创伤。
【参考文献】
1 张海静.应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的临床体会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10,4:382-383.
2 龚忠诚,林兆全,阿地力?莫明,等.应用前额皮瓣修复鼻和睑部眶下区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缺损.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0,4:126-127.
3 王从峰,闫迎军,梁伟中.应用皮下蒂鼻唇沟皮瓣治疗鼻部基底细胞癌16例.武警医学,2010,9:805-806.
4 徐志勇,魏芳芳,安永明.带蒂皮瓣及游离皮片在修复耳部缺损中的应用.华北国防医药,2008,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