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治疗中、重度上升型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1-12 浏览次数:603次
作者:蔡灿辉,朱忠寿,魏日富,王萍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医院耳鼻咽喉科,福建 宁德
【摘要】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重度上升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静脉滴注扩血管以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营养神经的药物、维生素的能量合剂以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均以1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突发性聋症状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中、重度上升型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突发性聋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明了,一般认为其跟内耳血管的痉挛、栓塞、血栓形成和血细胞粘集性增高有关,多采用综合治疗。2006年7月~2009年4月,我院对收治的78例单耳中、重上升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部分病例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现将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专科和全身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并排除合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中耳炎、双耳突发聋及其他有类固醇激素禁忌证的患者,其中资料完整者78例。男42例,女36例。16~81岁,平均4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颁布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2005年,济南)[1]。听力曲线均为上升型,听力下降程度均大于40 dB,伴眩晕者36例,病程1~8 d,平均5 d。
1.2 治疗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治疗组4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扩血管来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营养神经的药物和维生素能量合剂,并用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龙80 mg/d,3 d后逐渐减量,7~10 d为1疗程。
1.3 疗效判断:参照2005年济南会议颁布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分级标准进行判断[1]。痊愈:受损频率听力达到健耳水平或达到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在30 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间在年龄、性别的构成、治疗前听力水平和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眩晕症状的消失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分别为79.5%、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糖皮质激素组在治疗前、后的总有效比较 (例)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χ2=8.943,P<0.01,
3 讨论
关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不少学者认为其发病多与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症状学、颞骨病理学、解剖治疗学表明内耳微循环功能不良可能为直接原因。内耳的病毒感染亦为其主要原因之一[2]。基于上述的病因学理论,以往的治疗方法,多数是给予静脉滴注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营养神经药物和维生素能量合剂,并配合高压氧治疗。作用在于改善微循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同时提高血液中的血氧浓度,从而提高内耳毛细胞及Corti器的血液血氧供应,达到治疗目的。
我们通过两组患者对比发现,在中、重度上升型突发性聋治疗中加用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其作用机制考虑与激素减轻蜗顶内淋巴水肿有关,但激素的药物作用广泛而强大,它在突发聋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现。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S].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5):325.
2 CHEN C Y, HALPIN C, RAUCH SD. Oral steroid treatment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 ten year retrospective analysis[J].OtolNeuroto,l 2003, 24(5): 728-733.
3 顾 瑞.突发性聋的病因[J].AMB4中医刊,1997,32(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