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下鼻甲注射得宝松对变应性鼻炎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10-14  浏览次数:591次

  作者:许秋荣,余振亚,司秀红,张路平,赵颖,贾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急诊科,药房

  【摘要】 目的 探讨下鼻甲注射得宝松对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变应性鼻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3组,0.9%氯化钠溶液组(n=33)、得宝松组(n=32)、雷诺考特组(n=33),进行治疗。治疗1、2、3、4 周后以棉签取所有试验者鼻黏膜分泌物,涂片,行HE染色,于高倍镜(×400)下观察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的百分率,以评定得宝松的药物疗效。结果 得宝松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明显优于0.9%氯化钠溶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与雷诺考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的百分率逐渐升高。结论 下鼻甲得宝松注射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下鼻甲;得宝松;嗜酸性粒细胞

  变应性鼻炎是指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产生鼻黏膜炎症,从而表现出鼻部症状的一种疾患,它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变应性鼻炎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全世界至少有10%~25%的人口受其困扰,近几十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重,该病的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 。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策略主要有远离过敏源、药物疗法、免疫疗法等,其中类固醇激素治疗后能有效降低鼻阻症状从而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及白天生活质量,从而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第一线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我科自2007年8月至2009年4月使用下鼻甲注射得宝松治疗变应性鼻炎98 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2,3]的患者98例,男65 例,女33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29±13)岁;病程2~30年。入选患者变应原皮试均呈阳性。所有患者均处于发病状态,具有典型的变应性鼻炎症状。随机分为0.9%氯化钠溶液组(n=33)、得宝松组(n=32)和雷诺考特组(n=33)。

  1.2 方法

  治疗期间,0.9%氯化钠溶液组:每日用0.9%氯化钠溶液喷鼻2次,每次每侧鼻孔2喷。得宝松组:患者取坐位,用1%地卡因液作下鼻甲表面麻醉,用5号细长针头抽取10%氯化钠溶液1 ml +得宝松注射液1 ml,于下鼻甲游离缘平行刺入达下鼻甲中段,然后边退针边注射药物,每侧注射1 ml,2侧下鼻甲同时注射,一次性注射完毕,棉球压迫注射点,用同法每周注射1次,3次为1疗程。雷诺考特组:每天早晨使用雷诺考特喷鼻剂对每侧鼻腔喷2喷治疗药物,约含雷诺考特64 μg/喷,总量256 μg/d,共3周。用药期间配合使用减充血剂。

  1.3 嗜酸性粒细胞结果判定

  治疗1、2、3、4周用棉签取所有试验者鼻黏膜分泌物,涂片,行HE染色,于高倍镜(×400)下观察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的百分率。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得宝松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明显优于0.9%氯化钠溶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雷诺考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的百分率逐渐升高。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的百分率注:与0.9%氯化钠溶液组比较,*P<0.01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主要是以IgE 介导的Ⅰ 型变态反应疾病,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空气中尘土、螨、花粉、动物皮屑等污染和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关系密切。且本病近年来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

  当变应性鼻炎患者接触变应原后,触发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发生,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及其它化学递质,产生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如鼻痒、喷嚏、流清鼻涕及鼻塞等[4]。鼻黏膜局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鼻黏膜炎性反应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密切相关。它不仅是变态反应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它有免疫、调节细胞的作用,具有修饰T、B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等细胞的活性,参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特别是变应性炎性反应的过程。我们观察到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符合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和发病过程。另外,也有人认为,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上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P物质受体(SPR)比健康人或非变应性鼻炎患者明显增加,P物质可引起鼻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特征性改变,而致上皮的通透性功能改变,形成SPR的正反馈调节,从而导致鼻炎症状[5]。因此,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可将药物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作为疗效评价之一。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3 大类,即避免接触致敏的变应原、免疫治疗、药物治疗。避免接触变应原是第1位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组织胺药物、减充血剂、抗胆碱药物、色苷酸钠和皮质类固醇。糖皮质类固醇通过减轻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对鼻黏膜上皮的浸润,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抑制细胞因子的效应,增加抗炎基因的转录和减少炎性基因的转录,发挥直接的抗炎作用,而且能减轻鼻黏膜炎症,收缩血管,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黏液产生;同时可以抑制过敏原暴露后引起的速发相和迟发相反应,既能阻断炎症过程的多个环节,又有较高的安全性,皮质类固醇的治疗效果是无可置疑的,因此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但是长期全身用药会出现一系列的全身不良反应,因而提倡局部用药。20 世纪70 年代初期,人们开始使用局部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鼻炎,这是自抗组胺药应用以来过敏性鼻炎治疗方面最重要的进展。鼻腔局部使用皮质激素中,雷诺考特鼻喷雾剂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已被一致认可,也是目前国内外专家较推崇的药物。

  而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为一种可溶性倍他米松酯及难溶性倍他米松酯的复方制剂,是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具有强而持久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以往多被用作骨科关节用药,但因其可缓解过敏及自身免疫反应,增加肥大细胞颗粒的稳定性,减少组胺释放,从而减轻血管舒张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因此也可缓解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和下鼻甲水肿。其组份为二丙酸倍他米松及倍他米松磷酸钠,每毫升内含二丙酸倍他米松(按倍他米松计为5 mg)和倍他米松磷酸盐(按倍他米松计为2 mg) 。其可溶性组份在注射后很快吸收而迅速奏效,难溶性组份则缓慢吸收,持续产生作用。倍他米松具有高度的糖皮质激素活性和轻微的盐皮质激素类活性,具有强而持久的抗炎、免疫抑制(抗变态反应) 作用,从而可长时间控制症状。通过我们的试验不难看出,在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方面,得宝松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明显优于0.9%氯化钠溶液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雷诺考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的百分率逐渐升高。由此可见,得宝松与雷诺考特均可明显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功能,是治疗变应性鼻炎较为理想的皮质类激素药物。

  得宝松下鼻甲黏膜下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方法简单,免去每日喷鼻的繁琐,只需每周注射1次,费用低廉,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适合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Knipping S,Holzhausen HJ,Riederer A,et al.Immunoelectron microscopic findings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Laryngorhinootologie,2002,81:861865.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医学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中华耳鼻咽喉医学杂志,1998,33:134135.

  3 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1.5762.

  4 秦洪义.IVT检测变态反应病临床应用评价.中国实用免疫变态反应和哮喘杂志,2000,4:7071.

  5 安云芳,赵长青,朱庆义,等.变应性鼻炎粘膜P物质受体的研究.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13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