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经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23例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01  浏览次数:579次

  作者:马莉,张永卫,冯云,邓红琼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昌吉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摘要】 目的 利用鼻内镜的优势行下鼻甲成形术,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与结果 回顾性分析23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在鼻内镜下行下鼻甲成形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明显,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1)鼻内镜下明视手术,提高手术精确度。(2)下鼻甲成形术创伤小,术后出血少,保存鼻甲黏膜功能的同时缩小肥厚鼻甲的体积,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 下鼻甲; 鼻内镜; 鼻甲成形术

  近年来,慢性鼻炎因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治疗首选手术。手术方法众多,各有优缺点。我科2005年2月~2006年4月施行经鼻内镜行下鼻甲成形术23例,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9~53岁,平均35.6岁。专科检查下鼻甲均明显肥厚,总鼻道狭小甚至下甲与中隔相抵,黏膜表面呈桑葚样改变,1%麻黄素收缩效果欠佳。持续性鼻塞症状。经鼻窦CT检查慢性鼻窦炎17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头高30°仰卧位,1%地卡因20ml+2mg肾上腺素液棉片鼻腔黏膜表面麻醉3次,1%利多卡因10ml+4滴肾上腺素注射液,鼻内镜明视下行下鼻甲黏膜下浸润麻醉,沿下鼻甲下缘做纵行切开,分离下鼻甲近中隔侧的黏骨膜,切除下鼻甲骨及近下鼻道侧下甲黏膜,近中隔侧下甲黏膜予以保留并向鼻腔外侧壁贴敷手术创面,行鼻腔填塞。慢性鼻窦炎17例同时施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

  手术48h后分次抽取鼻腔填塞纱条,鼻窦术腔常规换药,清洁吸除鼻腔积脓,每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鼻腔雾化吸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0.9%氯化钠液鼻腔冲洗。

  1.3 结果 17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鼻内镜下换药,3~6周术腔脓性分泌物消失,术腔干净,2个月后术腔基本上皮化。所有患者10天左右下鼻甲黏膜愈合,鼻塞症状消失,随访观察2~18个月无鼻腔干燥、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发生。

  2 讨论

  2.1 下鼻甲病变是长期鼻塞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起通气引流不畅所致鼻窦炎症的重要原因,早期多采用药物治疗,但长期点用黏膜收缩剂有引起药物性鼻炎之虞;持续性鼻塞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从19世纪80年代始至今,至少有应用13种不同的技术[1],目前大家公认下鼻甲手术应是“保存功能的同时缩小到最佳体积”。

  2.2 鼻甲是鼻的一个重要器官,下鼻甲是鼻阻力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约2~7h出现一个生理性鼻甲周期。一定的鼻阻力是维持正常鼻通气的前提条件,正常鼻阻力的存在有助于肺泡气体交换。鼻腔疾病如萎缩性鼻炎或鼻腔阻塞性病变(鼻甲肥大和鼻息肉)则可明显减低或增高鼻腔阻力。鼻黏膜表面正常的纤毛运动和完整的上皮结构所具有的分泌功能是维持鼻腔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机制[2]。因此,现今耳鼻咽喉科医师行鼻手术时越来越多地考虑治疗疾病的同时尽量不影响或少影响鼻功能。

  2.3 鼻内镜下实施手术改变了传统手术方式下鼻腔术野不清、“摸索”手术的弊端,可以明视下行手术,使手术的精确度大大提高;同时监视器的使用使得初级医师学习手术方式更便利,有利于代教、培养耳鼻咽喉科初级医师。

  2.4 笔者对23例患者手术后观察,认为鼻甲成形术是一个良好的下鼻甲切除手术方式之一:(1)以下鼻甲骨质增生为主的病变,切除增生的骨质,重塑近似正常解剖形态的下鼻甲,术后鼻腔通气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不易复发;(2)以下鼻甲前端或后端肥厚为主的病变,可以在鼻内镜明视下精确切除,将鼻腔生理结构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3)手术后下甲创面被保留的中隔侧下甲黏膜贴敷覆盖,凡士林纱条填塞下鼻道压迫止血,患者出血少,术腔结痂少,黏膜愈合快,同时保留下甲黏膜维持正常生理功能;(4)改善鼻腔通气后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引流障碍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窦腔炎症消除;(5)慢性鼻窦炎患者通气引流障碍主要由中鼻甲病变或肥大钩突引起者,行FESS手术时,对下鼻甲可采用直钳钳夹下鼻甲骨质向外侧骨折,一是钳夹下鼻甲可压迫增生的骨质和肿胀的鼻甲黏膜,使之瘢痕化后减少体积,二是可减少鼻腔黏膜的损伤,减少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率并尽可能多地保留黏膜维持生理功能。

  2.5 手术麻醉药1%地卡因效果不确定,加用1%利多卡因浸润后,麻醉效果良好,加入副肾素数滴手术时出血量少,鼻内镜下视野清晰,手术操作顺利。手术后注意随访复诊换药,以防鼻腔粘连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志明,孙树岩,周兵.治疗下鼻甲疾病不同技术的回顾和客观评价.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3,27(2):87-90.

  2 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3-29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