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素1与肿瘤坏死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表达研究
发表时间:2011-08-08 浏览次数:427次
作者:张立杰,彭军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分泌性中耳炎(OME)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63例(76耳)OME患者血浆与中耳积液中ET1、TNFα的含量,同时选择28例健康人血浆作对照。结果 OME患者血浆中ET1、TNFα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黏液性积液组ET1、TNFα的含量高于浆液性积液组(P<0.05),且ET1含量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567,P<0.05)。结论 ET1、TNFα可能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过程,是OME发病过程中重要的致炎因子之一,其含量可能预示病变的转归。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素,1 中耳炎,伴渗出液,中耳积液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中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泌性中耳炎(OME)患者不同病变期中耳积液中内皮素(E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来探讨致炎因子在OME发病中的作用,从而为OME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于我院就治的OME患者63例,男36例,女27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41.7岁;单耳50例,双耳13例。鼓膜穿刺抽出液均>0.1 ml,黏液性积液29耳22例(黏液组),浆液性积液47耳4例(浆液组)。OME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均有听力下降和耳闷塞感;听力损失气骨导差距15~32 dB;中耳分析均呈“B”型鼓室图,排除研究前2个月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及抗生素药物,不伴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及严重全身疾病。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28例作为对照组,其性别比、年龄与病变组患者有可比性。
1.2 标本收集、制备和检测方法 清晨抽取3组受检者空腹肘静脉血3 ml,置于含肝素抗凝剂的离心管中,摇匀、离心、分离血清,-20℃低温保存备检。中耳积液标本在严格无菌下鼓膜穿刺抽出积液,均行封口、标记,存放-30℃冻存待测。采用ELISA、法国DIACLONE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检测血清TNFα;放射免疫法、福建迈新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检测ET1。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浆ET1和TNFα比较
浆液组和黏液组血浆中ET1、TNF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 2组中耳积液中ET1和TNFα比较
黏液组中耳积液ET1和TNAα含量高于浆液组(P<0.01)。见表2。黏液组ET1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567,P<0.05)。表2 2组中耳积液中ET1和TNFα含量比较(略)注:与浆液组比较,*P<0.01
3 讨论
内皮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包括三种异构肽。其中ET1由内皮细胞产生,ET1除表达于非血管细胞外,是惟一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内皮素[1]。而引起ET1分泌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缺氧、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等[2]因素可促进ET1的释放。有报道其与呼吸系统的变态反应密切相关。其参与OME的作用机制鲜有报道[3]。
Demaria等[4]在对中耳积液的细胞学分析中发现其内部存在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可能是中耳局部产生TNFα的细胞学基础,另一个可能的来源是巨细胞,这种细胞在OME患者的中耳黏膜中数量增加。研究表明,TNFα的生物学作用主要通过两种细胞表面受体介导,即TNFR1及TNFR2,前者起主要作用。TNF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能是通过这两种受体由多种信号途径介导的,包括蛋白激酶和磷脂酶A2途径。通过氧自由基产生引起DNA断裂,导致靶细胞凋亡[5]。在体内,低水平的TNFα在组织修复、炎症应答中起作用,对机体有利;高水平TNFα的慢性刺激和释放可引起组织免疫病理及炎性介质的瀑布样连锁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黏膜水肿,从而导致中耳积液形成。而黏液性中耳积液中高浓度的TNF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经久不愈的一个因素。本文研究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大致相同[6-8]。
本研究中,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血浆中ET1和TNFα含量均高于健康人;同时黏液性中耳积液中ET1和TNFa均高于浆液性中耳炎,且ET1与TNFα呈正相关(r=0.567,P<0.05)。由此推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1)中耳内存在ET受体,在缺氧状态下及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下ET与效应细胞上的ET受体结合,激活磷脂酶A2产生花生四烯酸,刺激内皮细胞前ET源的mRNA基因表达,促进ET1的释放。(2)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又抑制了中耳黏膜对积液的再吸收,从而致分泌物增多。
综上所述,ET1及TNFα作为炎症介质参与了中耳炎的发生,并是OME中重要的致炎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时,中耳黏膜在病毒或细菌的作用下,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后释放TNFα,致局部黏膜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咽鼓管水肿阻塞,中耳积液潴溜;TNFα及缺氧促进ET1的释放,致黏膜内血管收缩,抑制中耳积液的吸收,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使黏液分泌增多[9]。因此,ET1和TNFα在OME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Springall DR,Howarth PH,Counihan H,et al.Endothelin immunoreactivity of airway epithelium in asthmatic patients.Lancet,1991,337:697700.
2 Kourembanas S,Marsden PA,Mcquillan LP,et al.Hypoxia induces endothelin gene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in cultured human endothelium.J Clin Invest,1991,88:10541057.
3 Dsoanjla A,Zuraw B.Endothelin1(ET1)decreases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 migration and proliferalion:inaplications for airway remodeling in asthma.Asthma,2003,40:883886.
4 Demaria TF,Prior RB,Briggs BR,et al.Endotoxin in middleear effusions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 Clin Microbiol,1984,20:1517.
5 Ball SS,Prazma J,Dais CG,et al.Rol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nd interleukin1 in endotoxininduced middle ear effusions.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97,106:633639.
6 Yellon RF,Leonard G,Marucha T,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cytokines present in middle ear effusions.Laryngoscope,1991,101:165.
7 Yellon RF,Doyle WJ,Whiteside TL,et al.Cytokines,Immunoglobulins, and bacterial pathogens in middle ear effusions.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5,121:865.
8 Maxwell KS,Fitzgerald JE,Burleson JA,et al.Lnterleukin8 expression in otitis media.Laryngoscope.1994,104:989.
9 刘佳辉.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进展.河北医药,2009,31: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