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内镜图像监视系统下微瓣技术治疗声带囊肿21例
发表时间:2011-06-17 浏览次数:489次
作者:田洪旭,罗兆义,刘洪,侯中萍,吴传友,龚俊博 作者单位:宣汉县人民医院眼耳鼻咽喉科,四川 宣汉 636150
【关键词】 声带囊肿; 微瓣技术; 内镜术;显微外科
声带囊肿是常见喉良性病变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喉内镜图像监视系统下微瓣技术的应用,使声带囊肿的治疗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科2004年3月~2007年5月,应用该方法治疗声带囊肿21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1例声带囊肿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1~68岁,平均44岁;病人主要以声嘶,部分因咽喉异物感就诊,病程1月~12年。其中8例伴发同侧或对侧声带息肉、小结、Reinke间隙水肿、声带白斑等病变。
1.2 治疗方法
仰卧位下,经口插管全身麻醉,消毒铺巾,安放带内镜(30°)的支撑喉镜(Storz),充分暴露术野,安放监视系统,调整焦距至图像清晰,在显示屏下行微瓣技术治疗声带囊肿。外侧微瓣技术:对于声带表面偏外侧囊肿者,于囊肿外侧缘基底纵行切开声带表面黏膜,在浅固有层内分离,暴露囊肿,并完全分离至完整取除囊肿后,复位黏膜。内侧微瓣技术:对于囊肿位于声带边缘或表面偏内侧者,以喉剪或喉刀沿囊肿内侧缘基底或声带游离缘纵行切开声带表面黏膜,在浅固有层内分离,暴露囊肿,并完全分离至完整取除囊肿后,复位黏膜[1]。对伴发同侧或对侧声带息肉、小结、Reinke间隙水肿、声带白斑者,酌情选择前述微瓣技术或黏膜表皮剥脱法清除病变[2]。术中根据需要,可利用图文工作站进行照相、录像。术后常规抗炎、雾化、合理饮食、适当禁声。
1.3 疗效标准
治愈:声音恢复至正常,间接喉镜或频闪喉镜下囊肿消失,声带黏膜表面光滑,嗓音分析显示发声功能恢复正常;改善:声音好转,间接喉镜或频闪喉镜下囊肿消失,病变表面欠光滑平整,嗓音分析显示发声功能有改善;无效,声音无变化或加重,囊肿仍存在,发声功能无改善[1]。
2 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无喉水肿、出血、声带粘连。术后随访0.5~2年,治愈17例(80.95%),改善3例(14.29%),无效1例(4.76%)。
3 讨论
声带囊肿是各种原因导致声带黏液腺管阻塞造成黏液潴留而形成的,由于其位于声带黏膜下的固有层浅层,可直接影响声带振动而导致声嘶症状;囊肿的局部炎症、膨胀性生长导致部分患者有咽喉异物感。解决患者的症状的唯一方法就是行声带囊肿切除。笔者通过喉内镜图像监视系统下微瓣技术治疗声带囊肿21例的总结,有如下体会:(1)由于声带囊肿位于声带黏膜下层的固有层浅层,采用微瓣技术可以在基本不伤及黏膜层和固有层浅层的情况下完整切除囊肿[3],这样就可以达到既彻底切除病变,又尽可能保留周围正常发声组织的发声功能外科要求[4],比间接喉镜、纤维喉镜、电子喉镜、单纯支撑喉镜下钳夹或激光治疗方法更精细。(2)本手术方法内镜监视系统图像的放大、稳定、清晰的特点,是微瓣技术得以实施重要条;术者双眼直视,双手近距操作,比包括传统显微喉镜在内的任何方式更能达到手眼配合、精细处理病变目的。(3)广角的视野,比传统显微喉镜更能暴露前联合在内的术野。(4)手术与教学可同步实施。(5)配套的图文工作站可以照相、录像,便于临床取证、资料保存、科研等。(6)可配合激光、微动力系统[2]。(7)本方法在操作中,与单纯支撑喉镜和显微喉镜一样,要避免如门齿脱落、黏膜损伤等并发症。(8)麻醉是顺利完成本手术的前提,良好的麻醉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舌下神经麻痹等并发症[5]。
【参考文献】
[1]彭光华,李明玉,丁秀勇,等.显微喉镜下微瓣技术治疗声带囊肿[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12):566~567.
[2]舒畅,陈建超,薛敏燕.内镜下声带微瓣技术在嗓音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19):897~898.
[3]陈缪安,林忠豪,黄欣.声带表皮样囊肿的喉显微手术[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10):633.
[4]赵荣祥,朱祥成,王辉萼.声带囊肿的声音检查及喉内显微手术[J].中国中西医结合鼻咽喉杂志,2000,8(2):68~69.
[5]黄员福,李建美,薛梅.显微支撑喉镜声带息肉切除术后并发舌下神经麻痹1例[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9):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