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甲成型术170例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0-06-18 浏览次数:426次
作者:张廷录 孙雪峰 刘新彦 高晓平 王会宾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北 宣化 075100
【关键词】 鼻炎 鼻甲 内窥镜 外科手术
2000.5~2006.8月我院经鼻内镜行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成型术17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170例中,男108例,女62例,年龄18~65岁;病程1~15年不等。患者均持续鼻塞,轻重不一;伴有粘液涕或粘脓涕;查体下鼻甲粘膜肥厚或息肉样变,以后端为主;呈结节状或桑椹样,色暗红或淡红,对1%麻黄素收缩不敏感。均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全部病例均见鼻甲肥厚,堵塞鼻腔;50例患者下鼻甲骨质增生,64例合并不同程度的慢性筛窦、上颌窦炎症。
1.2 治疗方法 全麻下手术50例,局麻下手术120例。患者仰卧位。均行鼻腔1%的卡因40mL加0.1%肾上腺素5mL收缩表麻鼻腔2~3次,1%利多卡因加3~4滴0.1%肾上腺素行下鼻甲粘膜下注射浸润,如有息肉样变先用吸切器切除息肉样变组织。鼻内镜下自下鼻甲前端自前向后顺其矢状游离缘切开粘骨膜直达下鼻甲后端,剥离子在骨膜下分离下鼻甲内侧及外侧粘膜,游离下鼻甲骨,用微型咬骨钳或剪刀去除下鼻甲骨质2~3mm,如粘膜肥厚可切除外侧部分粘膜,将内侧粘膜向下外侧包裹下鼻甲骨。下鼻甲骨有向内侧增生肥大者,可行下鼻甲骨骨折向外移位。鼻腔以膨胀吸血海绵及凡士林纱条填塞。术后第3d抽取填塞物。合并有慢性鼻窦炎者,常规行鼻窦开放术。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鼻腔通气良好,下鼻甲与鼻中隔、鼻底间距≥3mm,中鼻甲可见;有效:鼻通气明显改善,下鼻甲与鼻中隔、鼻底间距<3mm,中鼻甲可见;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显效和有效记为总有效率。
2 结果
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月内每周行术腔清理,随访1年以上。显效126例,有效44例,总有效率100%,有5例感通气过度、鼻腔干燥,无粘连、粘膜萎缩等并发症。
3 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鼻科常见疾病。是发生在鼻粘膜和粘膜下层,甚至骨膜和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肥厚或息肉样变[1]。继而出现鼻阻塞、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激光、微波、等离子等治疗方式方法。这些方法对下鼻甲粘膜均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可引起鼻腔干燥、继发萎缩等并发症。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下鼻甲正常粘膜,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重要性。下鼻甲粘膜中含有丰富的粘液腺、浆液腺、混合型腺及杯状细胞,其分泌液在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粘液毯,构成粘液纤毛清除系统,是维持鼻腔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粘膜下层的海绵状血窦具有调节鼻阻力的重要功能。
理想的下鼻甲术式应包括[2]:①缩小肥大或肿胀的下鼻甲体积;②恢复下鼻甲在鼻腔内的正常形态;③恢复正常鼻阻力;④尽可能多地保留下鼻甲粘膜;⑤操作简单、易行。鼻内镜下鼻甲成型术正是基于保留下鼻甲粘膜的完整性,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高卓平等[3]下鼻甲粘膜下成型术术后扫描电镜观察可见上皮存在,排列紧密,纤毛大部分存在,排列方向统一,粗细均匀,纤毛覆盖面积基本完整。因此该术式符合微创及功能性的治疗原则。
慢性肥厚性鼻炎多有下鼻甲骨的增生改变,单纯去除部分粘膜,术后易复发。粘膜下切除部分骨质,既能使鼻甲缩小而又不易复发,同时保留了正常粘膜。在手术过程中,注意去除下鼻甲骨亦不宜过多,以2~3mm为宜,过多易导致下鼻甲体积过小,而至鼻腔通气过度、干燥感。对下鼻甲向内侧增生肥大者,给行下鼻甲骨骨折向外移位,以保证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有足够的间距,有利于中鼻道的通气引流,改善整个鼻腔的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宁,庄瑞丰,马秀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1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1431144
2 徐俊伟.46例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的治疗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0,16(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