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帕罗西汀合并血府逐瘀汤颗粒治疗18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10-25 浏览次数:561次
作者:何乾超 作者单位: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目的 观察盐酸帕罗西汀合并血府逐瘀汤颗粒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单纯使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以盐酸帕罗西汀合并血府逐瘀颗粒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治疗4周及8周后,两组HAMD评分比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SCL-90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副作用相对较小。结论 盐酸帕罗西汀合并血府逐瘀汤颗粒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较单纯使用盐酸帕罗西汀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关键词】 疼痛;帕罗西汀;血府逐瘀汤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D)是一种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存在各种躯体不适主诉症状,但缺乏相应的器质性病变的基础。目前治疗SD主要以新型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为主,但因单用西药其副作用大,治疗的远期效果不理想,现临床上迫切需求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认为SD多见肝郁脾虚夹瘀之象,其“解郁”从活血化瘀、舒肝行气着手,将血府逐瘀汤颗粒联合盐酸帕罗西汀,达活血通络行气解郁之功,极具独特疗效。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自2008年11月~2009年11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和门诊就诊的以躯体疼痛不适为主诉,未查出器质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共36例,均符合CCMD-3关于SD的症状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病程在3个月以上,受教育程度:大本及以上9例,大中专20例,高中及以下7例,无严重或相关躯体疾病史,排除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
1.2 分组 36例患者自评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两位专业医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排除抑郁症可能,治疗前患者HAMD(17项)评分不超过18分。HAMA躯体性因子(HAMA-SOM)分要大于8分,并且至少高于精神性因子分(HAMA.PSY)5分,表明患者焦虑症状主要来源于躯体性焦虑。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41.5±10.3)岁,病程(7.6±3.6)年。治疗组18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43.8±11.2)岁,病程(8.1±3.4)年。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服用盐酸帕罗西汀,每日2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组:服用盐酸帕罗西汀,每日20mg,每天一次口服;血府逐瘀汤颗粒,1包,每日3次口服。疗程: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4周末和8周末复查评分,不适随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合用其他抗抑郁药物、抗精神药物,也不使用心理治疗和其他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 SCL-90躯体化因子和HAMD减分率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痊愈和显著进步为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说明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有效地缓解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2.2 治疗后躯体症状变化情况 治疗后8周治疗组躯体形式障碍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SCL-90评分比较注:与治疗组比较,a:P<0.05,b:P<0.01
2.3 药物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有3例、治疗组有1例出现白天困倦,将帕罗西汀改为晚服后,白天困倦症状消失。对照组有2例出现便秘,2例在服用帕罗西汀第一周内出现恶心,未做特殊处理。
3 讨论
SD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为了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接轨而新增的疾病单元,常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1]。西医在此方面多以调节神经递质,借以改善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症状为法。中医以其特有的整体思想、辨证论治为法,运用活血化瘀、行气解郁治疗神经官能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2,3]。《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脑部经气充足,神明体安。血府逐瘀汤治疗首选升阳、调气开窍、化瘀通络之法,调整五脏六腑气血、平衡阴阳之功能,使得气机调畅,经络疏通,当晚大多可获得较好睡眠。另外,治疗过程中,辅以心理疏导、分析病情及健康教育,可以改变患者非理性的认知。加之5-HT再摄取抑制剂能在降低5-HT水平的同时提高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觉或疼痛阈[4],使其躯体形式障碍得以大大缓解。总之,针对其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症状,可尝试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研究解决疑难,从而在整体调理的基础上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然而目前对SD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故其病因病机仍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沈渔村.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5.
[2] 刘永.经方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15例[J].北京中医, 2006,25(1):34-35.
[3] 叶小雯,戴文军.小柴胡汤治疗神经官能症[J].吉林中医药,2006,26(6):53-54.
[4] 刘红霞.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对照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