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鼻黏膜翻转通道成形术治疗额筛窦囊肿72例

发表时间:2010-03-23  浏览次数:494次

作者:包贵生 王琰玲 隋晓斌     【关键词】  鼻黏

    额筛窦黏液囊肿是眼眶内侧壁的常见病,主要症状为眼球渐进性向下突出,重者可影响视力,手术后易复发。我院自1988~2003年行鼻黏膜翻转通道成形术7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2例,男31例,女41例;年龄30~60岁,平均42岁;额筛窦囊肿38例,单纯额窦囊肿16例,筛窦囊肿18例;右侧48例;左侧24例,全部病例均为单侧。囊肿最大6.0cm×5.0cm×4.0cm,最小2.5cm×2.5cm×2.5cm;眼球斜度最大40°,最小15°;眼球突出度最大24mm,最小18mm。囊肿越大,眼球的斜位、突出度及视力影响越大,反之越小,呈正比关系。见表1。

    表1 囊肿大小同眼球斜位突出及视力关系 例数 体积(略)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适应证 额筛窦囊肿、单纯额窦囊肿、单纯筛窦囊肿、囊肿突向眶内者。

    1.2.2 手术方法 局麻后行眼眶内侧缘切口,钝性分离,暴露囊肿前壁,切开前壁,吸出腔内液体,搔刮囊腔壁,避免损伤眶内容物,尽量去除腔内额筛窦残骨片,用庆大霉素溶液将窦腔冲洗干净。然后,根据不同部位的囊肿,选择骨窗的制作部位,用咬骨钳或骨凿去除鼻骨、泪骨,制作1.5cm×1.2cm大小的骨窗,暴露鼻黏膜,行“工”字型切开,将切开的鼻黏膜向骨窗两侧翻转,分别将黏膜瓣的前后唇间断缝合,固定在骨窗两侧的骨膜上,用手套橡皮引流条置于鼻腔―骨窗至囊肿腔内,引流条的腔内端用双股粗丝线结扎,并用缝针于前额部皮肤穿出,棉片垫压皮肤针孔后结扎固定,依次缝合肌层及皮肤,结膜囊涂四环素眼膏,局部及同侧眼加压包扎。

    1.2.3 骨窗部位 额窦囊肿累及筛窦者,骨窗选择在泪囊窝向前的泪鼻骨处;单纯额窦囊肿,骨窗位置应在泪囊窝偏上0.5~1.0cm的鼻骨处;单纯筛窦囊肿(包括后组筛窦),骨窗位置同额窦囊肿。后组筛窦囊肿在制作骨窗时,需将前组的筛骨纸板一并去除,以便引流通畅。

    1.2.4 术后处理 术后72h时首次换药,去除加压包扎,同侧鼻腔滴呋麻液。术后6d拆除皮肤缝线,8周后剪断前额固定缝线,取出鼻腔橡皮引流条。

    2 结果

    47例患者随访10个月~7年,46例无不适症状,眼球全部复位,CT可见鼻骨骨窗及引流孔完整。

    3 讨论

    本组72例均为向眼眶内发展的额筛窦囊肿,筛窦的上外角与视神经孔相距约3mm,囊肿继续增大,会压迫视神经,造成视力严重损害。因此,有前额部痛或既往有额筛窦炎者宜行X线或CT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囊肿进行治疗。笔者采用鼻黏膜翻转通道成形术治疗额筛窦囊肿效果满意,该手术有以下优点:(1)手术比较简单,不需要彻底去除囊壁,只需在鼻骨中下段制作1.5cm×1.2cm以上的骨窗,将鼻黏膜翻转固定即可;(2)引流通畅持久,因骨窗边缘由鼻黏膜包绕,引流通道放置橡皮引流条2个月,不会因周围组织增生、粘连使通道阻塞。术中需注意,勿损伤筛板,以免嗅神经受损,分离腔壁勿过深,以免损伤视神经。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