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干性穿孔修补术26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3-11 浏览次数:503次
作者:张立传 王兆芹 【关键词】 鼓膜穿孔
鼓膜穿孔后修复的方法很多,有采用脐带动脉瓣者,有采用聚乙烯醇等药物药膜者,有采用药液浸湿棉片者,因此类报道较少,2000~2004年笔者采用消毒棉片浸泡于液体石蜡或抗生素药液中,贴补于穿孔上26例,预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6~35岁,其穿孔大部分为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或中央前下方穿孔,穿孔均为中等穿孔和小穿孔,穿孔情形多为椭圆形长轴呈垂直状,鼓膜穿孔时间约1~8年,干耳时间5~14天以上,CT示无乳突骨质破坏和胆脂瘤存在,鼓室内听骨结构尚好。外伤性鼓膜穿孔除血痂外大致正常,中耳炎干耳者鼓膜轻度萎缩、瘢痕形成、钙质沉着等。 1.2 鼓膜穿孔的原因 中耳炎所致穿孔8例,占总人数的30.8%;打架掌击所致12例,占总人数的46.2%;挖耳损伤2例,占总人数的7.6%;爆炸所致4例,占总人数的15.4%。
1.3 修补方法 1.3.1 薄棉片的准备 操作时,带无菌手套,取高压消毒棉球1个,做成薄棉片,用剪刀剪成鼓膜形状而略小于鼓膜的棉片,浸泡于抗生素药液或液体石蜡中备用。 1.3.2 烧灼的原理 鼓膜修补时,烧灼的目的是用腐蚀剂破坏陈旧性穿孔边缘上的上皮层,促使鼓膜的外、中、内层组织再生。烧灼后的鼓膜外面贴补一棉片的目的在于起桥梁支架作用,使再生层沿穿孔边缘向中央呈向心性愈合。穿孔愈合后可以是全层,也可以是外、内两层而无中间层,穿孔鼓膜愈合后鼓气耳镜检查时,可见鼓膜瘢痕、菲薄松弛,故临床上以外、内两层愈合多见。 1.3.3 操作方法 烧灼前先用75%酒精消毒外耳及外耳道各壁,操作中遵循无菌原则,以防感染。操作时先用2%地卡因溶液棉片贴于鼓膜上,更换3次棉片,约5~10min,拭干后,用30%硝酸银溶液蘸于极细的卷棉子上,过多溶液应用棉球吸掉,然后轻轻烧灼穿孔边缘,穿孔边缘烧灼约0.5~1.0mm的白色圆圈为止,每10天烧灼1次,在穿孔边缘出现红色肉芽圈后,可改为20天左右烧灼1次。然后在烧灼后的穿孔上将浸有液体石蜡或抗生素药液的湿棉片轻轻贴于穿孔上,放置时要平铺置入与穿孔接触,不能用力过大,将棉片经穿孔隆起于鼓膜内而阻止鼓膜上皮再生,放置后可滴几滴抗生素药液,并填一无菌小棉球于外耳道内。在治疗过程中,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勿用力擤鼻,有鼻腔慢性病灶的应积极配合治疗。
2 结果 2.1 穿孔愈合情况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对鼓膜穿孔愈合的评价如下:(1)外伤性穿孔,直径在2mm×2mm或略大一些,贴补或不用贴补,必要时可为了清洁外耳道,在外耳门放置一小棉球,约在40天左右全部愈合。(2)炎性干性穿孔,用鼓气耳镜检查,鼓室内容物无破坏者,而且听骨链活动良好者,穿孔小,而在鼓膜的下方或靠近中央,烧灼贴补后愈合时间较长一些。 2.2 听力随访 (1)外伤性鼓膜穿孔修补后与健耳对比测试,听力稍下降或无多大差异,这可能与外伤后修补及时、鼓室内容物及黏膜不受细菌感染有关;(2)中耳炎所致的鼓膜穿孔,干耳后虽然鼓室内容物存在,但在治疗过程中鼓室内容物及黏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细菌脓液等对鼓室内听骨、韧带、肌肉、神经的侵蚀。修补后,听力部分可提高10dB 左右,有的略有提高。 3 讨论
笔者应用消毒棉片蘸液体石蜡或抗生素药液修补鼓膜,均收到满意效果,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听力,值得注意的是,修补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在烧灼时,烧灼剂不可蘸得过多,过多易损伤鼓室内黏膜及外耳道黏膜。穿孔大小的选择和干耳与否,是贴补成功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小于鼓膜1/4~1/3者可先考虑入选,穿孔大小与愈合快慢在时间上是不一样的,小穿孔(1mm×2mm)约50天愈合,中等穿孔(2mm×2mm)约60~70天愈合,在3~4个月不愈合者,视为烧灼贴补失败。
另外,凡慢性中耳炎所致的鼓膜干性穿孔,外伤性鼓膜穿孔、边缘在2mm以上均可使用此法,此法简单,疗效可靠,有利于恢复听力,无副作用,不需住院,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1256509山东省博兴县曹王中心卫生院
2256500山东省博兴县纯化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