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卡他性中耳炎200例临床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0-03-10  浏览次数:555次

作者:师新华 樊文玲 李少灿 【关键词】  中耳炎

  2001~2003年间,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中耳穿刺及中耳腔注药方法治疗卡他性中耳炎200例,经临床观察对改善听力、减轻耳鸣、缩短病程及减轻后遗症均有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2001~2003年间门诊患者,男110例,女90例,年龄6~72岁。症状:耳痛、耳内闭塞感、听力下降、耳闷胀感。检查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周边有放射状扩张的血管纹,鼓膜内陷。鼓室积液表现:鼓膜失去正常光泽,鼓膜外凸,活动度受限,有的病例可见液平线。             1.2 治疗方法 75%酒精棉签外耳道鼓膜表面消毒3次,敏感者加用鼓膜麻醉剂,麻醉鼓膜前下方至发白,用5号长针头刺穿耳膜至中耳腔,固定针头回抽,若鼓室内是负压或有积液即有紧张感,抽出渗液并将干扰素100万U用蒸馏水稀释为0.2~0.4ml,注入鼓室内。     1.3 疗效标准 优:耳负压症状和积液症状消失;鼓膜内陷减轻或消失,活动度增强,听力提高,无或轻度鼓膜粘连;病情复发间隔时间较单纯药物治疗延长半年以上。良:耳负压症状和积液症状消失;鼓膜内陷减轻或消失,听力改善,后遗轻度鼓膜粘连;病情复发间隔时间较单纯药物治疗延长3个月以上。差:耳负压症状消失或减轻,积液症状消失;鼓膜内陷,听力改善不明显,后遗鼓膜粘连或钙化;病情复发间隔时间较单纯药物治疗低于3个月。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治疗,优120例,占60.0%;良45例,占22.5%;差35例,占17.5%;总优良率82.5%。

  3 典型病例

  患者1,男,50岁,患卡他性中耳炎20余年,每年春秋季节,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听力下降,耳内闷痛感,常于发病10余天后抽出积液才能使病情改善。2002年4月,卡他性中耳炎复发,耳痛、耳闷、听力下降。门诊检查鼓膜失去正常光泽,鼓膜外凸,活动度受限。经穿刺抽出浆液0.4ml,同时注入用蒸馏水稀释为0.2ml的干扰素100万U。至今听力良好,未见复发。

  患者2,女,18岁,2001年8月就诊,患卡他性中耳炎病史5年,每间隔3个月左右因感冒复发1次,穿刺后注入干扰素100万U后一次而愈,经3年随访未见复发。      4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以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为原则 [1] 。目前广泛应用抗生素口服对症治疗。笔者在临床治疗中,经常见到部分病例反复发作,听力呈渐进性下降,终致不可逆性损害。尽管比例不高,但足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警觉。

  咽鼓管咽口局部的通畅度,可影响其经软骨段管腔的开闭,调节中耳气压,使之与外界大气压基本保持平衡的功能。卡他性中耳炎时咽鼓管咽口部炎症反应或机械性阻塞可导致上述调节功能障碍。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黏膜吸收,腔内形成负压,造成中耳黏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内出现漏液。如负压不能得到解除,中耳黏膜可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中耳黏膜分泌增加,且当鼓室内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使咽鼓管功能障碍状况持续。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咽鼓管吹张,在发病期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医师无法把握,穿刺加注药疗法则可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穿刺是通过鼓膜前下方刺入中耳腔内,可以在不损伤中耳内听骨链及内壁结构的情况下,使中耳腔与外界大气压平衡,并无危险地抽出或引流出中耳积液 [2] 。有笔者曾发现中耳积液中主要致病菌为 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作用,可使中耳内炎症得以恢复。干扰素免疫调节作用在小剂量时,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增强作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于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 [1] ,故应用干扰素对缩短病程或减少复发是有益的。      笔者所治疗的200例均为门诊患者,多为上呼吸道感染1周后出现听力下降,耳内有憋胀感,听自己说话如进瓮中,听别人说话似遥远而有阻隔,手按捺耳屏听力有暂时的好转。治疗行耳膜前下方穿刺,中耳腔内有的有1滴至0.4ml不等的积液,有的甚至抽不出1滴积液,均在穿刺的同时,往中耳腔内注入干扰素0.2~0.4ml100万U。部分患者注药后有眩晕的症状发生,但控制药液温度不能低于体温,及注药速度缓慢些可以避免。在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笔者的临床经验是:(1)诊断和指征要明确,特别对鼓膜混浊增厚与鼓室积液进行鉴别,无鼓膜外凸者是鼓膜浑浊增厚,有鼓膜外凸者是鼓室积液。鼓膜内陷与鼓膜大穿孔进行鉴别,在鼓气耳镜下漏气的是鼓膜大穿孔,反之,为鼓膜内陷。(2)因为疗效判断与患者的自我感觉有关,所以,穿刺前必须征得患者的充分理解与合作。否则,就会造成患者的精神障碍及治疗不合作,甚至导致医疗纠纷。(3)穿刺注药后在耳内放置消毒棉球1天,第2天嘱患者自行取出,数天后可做咽鼓管通气治疗。1周内耳内不可进水。(4)从通气引流原理出发,对复发型反复抽吸3次以上未见好转者,行耳膜置管引流术。先将上颌窦穿刺针截去外套管2cm,把无菌塑料管套在内针上,再消毒麻醉鼓膜表面后,在鼓膜前下方刺入中耳腔内5cm,固定内针推动外套,管即留在耳膜上。置管的选择有时选细管,有时选粗管,两者相比,脱落率无差异,但选细管易堵塞,症状改善以选择粗管为佳。耳膜外层为上皮层,经数月后上皮爬至管口内愈合将管推出。置管患者术后需要定期随访,以防发生感染及其他意外。中耳穿刺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对卡他性中耳炎所所致的中耳积液、鼓膜下陷及听力下降等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供临床医生参考选用。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47 -248.      2 王世勋,王燕.耳鼻咽喉科手术学,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0-292.

  作者单位:1472500河南省灵宝市中医医院

  2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