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钛网修复前颅底骨质缺损(附5例报告)

发表时间:2009-11-25  浏览次数:572次

钛网修复前颅底骨质缺损(附5例报告)作者:班春隆,覃继新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前颅底骨质缺损的钛网修复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前颅底骨质缺损用钛网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出现术后短暂脑脊液鼻漏,1例出现无症状性颅内少量积气,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6个月~2年,钛网裸露于术腔者,用鼻内镜随访观察,一般在3~6个月被粘膜覆盖。结论 钛网加邻近带蒂肌骨膜瓣修复前颅底骨质缺损,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前颅底骨质缺损;钛网;耳鼻喉修复外科手术  近年来,由于影像技术、颅底外科技术及新修复材料的出现,大大地推动了颅底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颅底肿瘤手术后出现的骨质缺损,通过新型材料(钛网)的修复,可避免术后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及脑膨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院耳鼻喉科5例前颅底手术钛网修复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46~72岁。额窦巨大囊肿2例,鼻窦骨纤维异常增生1例,前颅底恶性肿瘤2例。5例患者术前CT及MRI影像学检查提示有不同程度的筛窦、额窦骨质破坏,其中1例巨大额窦囊肿者并发额叶脓肿。上述病例术中发现前颅底骨质破坏超过3cm×3cm,其中1例伴有眼眶内上方骨质破坏4cm×3cm。手术切除病变后,用邻近肌骨膜瓣加钛网修复骨质缺损,术后用鼻窦内镜通过鼻腔定期检查,清理痂皮。  1.2  手术方法  5例患者均在插管全麻经颅面联合进路切除病变后,均有前颅底骨质缺损,即额窦内板缺损及部分前筛板缺损超过3cm×3cm,其中1例伴有眼眶内上方骨质缺损。将钛网按照前颅底骨质缺损走行塑形,用带蒂的颅骨肌骨膜瓣铺于缺损处,外置入塑形后的钛网,用钛钉固定于骨质缺损周边,明胶海绵覆盖后填塞碘仿纱条以支撑钛网,术后6天自鼻腔抽出碘仿纱条。眼眶骨质缺损处亦用带蒂肌骨膜瓣加钛网修复。术后用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足量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2  结果  术后有短暂脑脊液鼻漏1例,少量无症状性颅内积气1例,均经过保守治疗而痊愈。随访6个月~2年,除1例鼻窦癌失访外,其余4例经CT扫描、鼻窦内镜检查及清理术腔,见粘膜平整光滑,说明术腔粘膜完全覆盖钛网,组织与钛网融合。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及新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复杂的颅底手术已经用于颅底肿瘤、颅底外伤的治疗。特别是颅底肿瘤经外科切除术后,往往造成局部较大的骨质缺损,增加了手术修复难度,亦增加了术后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及脑膜膨出的发生率[1]。传统的单纯的邻近肌骨膜瓣、自体骨或硅胶片等材料用于骨质缺损修复术,尽管它们各有优缺点,效果亦不如人意。钛网材料作为新开发的材料,由于其有良好的组织相融性及不影响术后CT、MRI等影像学检查而在颅骨修补、颌骨缺损的修复等方面逐渐被广泛应用。  本组2例巨大额窦囊肿病人,额骨内外板广泛破坏,其中1例伴有前筛板及眼眶内上方骨质破坏,该患者因头痛就诊神经外科,CT扫描为额叶脓肿及额窦囊肿并骨质破坏,经脑脓肿穿刺引流、抗炎等治疗后,经颅面联合进路,摘除囊肿,并用带蒂的颅骨外肌骨膜瓣加钛网修复前颅底及眶内上方骨质缺损获得成功。    在颅底骨质缺损重建中,多数学者强调用带蒂血运组织将钛网完全包裹覆盖,而倪志立[2]等则将钛网鼻腔一侧裸露,随访中见钛网逐渐被周围粘膜组织所覆盖需要3~6个月,未见局部感染。本组病例术后1个月开始定期用鼻镜检查、清理痂皮,2个月开始发现钛网表面有粘膜覆盖,3~6个月粘膜完全覆盖。粘膜完全覆盖的时间,与钛网修复面积大小、术后创面分泌物、痂皮是否及时清理有关。本组病例数少,难以说明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 [1] 刘海生,张秋航,杨吕泉.颅底骨质缺损的修复[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12):756. [2] 倪志立,刘海生,曲秋懿,等.颅底术后骨质缺损的钛网重建[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41(5):352-35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