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术后出血19例
发表时间:2009-09-28 浏览次数:584次
扁桃体术后出血19例作者:万玉柱 作者单位: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关键词】 扁桃体 扁桃体切除 术后出血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7例中男392例,女215例,4~61岁。其中慢性扁桃体炎540例,扁桃体生理性肥大40例,病灶性扁桃体炎(银屑病)11例,扁桃体乳头状瘤12例,扁桃体角化症2例,扁桃体表面溃疡2例。所有患者术前血分析及凝血机制均正常,手术方式为局麻或全麻下行扁桃体剥离术,2003年后我们采用全麻下软剥离术72例。 1.2 术后出血分度 按传统方法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出血,前者为术后24h内,后者为术后24h后出血。同时采用Windfuhr等[1]的分度法,将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分为5度∶1度术后出血可自止;2度在局麻下用1∶2500肾上腺素或凝血酶原和利多卡因等浸润止血;3度在全麻下结扎缝合,输血或用放射介入治疗;4度出现失血性休克或需结扎颈外动脉止血;5度无论何种治疗,最终死亡。 1.3 止血方法 对1度出血密切观察,一旦不能自止,立即行棉球压迫或局麻药注射。为使患者保持镇静,可肌肉注射鲁米那钠或安定;2度出血行局麻药局部注射,局麻药中加入适量盐酸肾上腺素,出血部位形成小丘,起到止血作用。也可局部喷洒丁卡因后,用扁桃体止血器止血。3度出血局麻或全麻下行缝扎止血。2 结果 术后共有19例(3.1%)出血,采用全麻下软剥离术的72例无1例术后出血。原发性出血15例,继发性出血4例。多为1度或2度出血,无4度和5度出血。在11例病灶性扁桃体炎(银屑病)中,8例术后半年内银屑病症状消失。见表1。 表 1 扁桃体术后出血分类及分度(略)3 讨论 本组中1度出血6例,其中原发性出血5例,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咽部活动过度、咳嗽所致;继发性出血1例,发生于术后6d,原因为创面痂膜脱落。2度出血11例,原发性出血9例,原因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咽部活动过度,导致血管断端出血引起;继发性出血2例,发生于术后6d,原因为创面痂膜脱落后,局部血管残端暴露,进食过热、过硬食物。3度出血2例,原发性出血1例,原因为扁桃体下极组织残留;继发性出血1例,为术后创面感染所致。 本组无4度和5度出血者,与医疗技术进步密不可分。扁桃体术后出血率一般为2.0%~4.5%[2]。本组发生率为3.1%,与文献报道相符。2003年后采用全麻下软剥离术的72例无1例术后出血,这是由于软剥离术实现了止血与剥离的同步化,剥离过程中出血少、视野清,并且很容易发现扁桃体窝内的血管,或电凝或结扎,防止术后出血。使用软剥离术术后痂膜形成快而均匀。 扁桃体出血原因复杂,除以上原因外,还有以下可能的原因[2]: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应用。本类药物能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素A2的产生,延长出血时间,易引起扁桃体术后出血;②术中局麻时在利多卡因中加入过多的盐酸肾上腺素。应用盐酸肾上腺素可使手术中暂时出血少,术野清晰干净,但肾上腺素可以引起血管反跳扩张,致使术后出血机率增加,出血多发生多在术后24h,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每10mL局麻药中加入0.1%的盐酸肾上腺素2滴即可,我们应用多年,未发现明显副作用;③手术中动作粗暴,使用锐器而损伤包膜外肌肉,使肌纤维断裂或损伤了舌扁桃体而造成术后出血;④扁桃体组织残留,妨碍血管收缩。多在扁桃体下极,可反复出血,残留创面不易愈合,白膜生长缓慢,术后易肿胀感染;⑤术后继发性出血多与创面严重感染、伪膜脱落时剧烈咳嗽、说话多和饮食不当等有关。 为了防止术后出血,在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停用非甾体类药物2周以上,尽量减少该类药物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②手术中限制肾上腺素的应用量;③手术操作要轻巧,尽量避免周围组织的损伤,对游离组织及疑有血管异常现象时,一定要及时结扎,剥离时尽量用钝器;④合理应用止血剂和抗菌素,防止感染性出血;⑤术后做好护理工作,患者只进流质冷饮,不宜进热饮和干硬性性食物,密切观察吞咽情况和分泌物的颜色,一旦发现分泌物中大量鲜血,应及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