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因素的探讨
发表时间:2009-09-27 浏览次数:568次
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因素的探讨作者:雍军 张华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 收集本院突聋病例68例,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都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是年龄,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听力提高的低、中、高频。行多因素分析时族别、眩晕、头痛被剔除。 结论 患者年龄、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与突聋预后呈负相关,中低频的损失与高频损失相比,预后好于高频。多因素逐步分析的方法可使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Investigation of relevant factors with prognosis for sudden deafness Yong Jun,Zhang Hua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83005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elevant factors with the prognosis of sudden deafness,provide helpness for clinical therapy.Methods 68cases were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founding base,and analysied by statistic system.Re-sults By mono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factor analysis,age,visiting time,degree of hearing loss,auditory curve,low,midst and high frequence of hearing rise,have statistic significance.While race,dizzy,headache were rejected through multifac-tor analysis.Conclusion It is negative correlative among age,visiting time,degree of hearing loss and prognosis of sud-den deafness,compared to high frequency,low and midst frequency have better prognosis.Multifactor analysis give a moreaccurate and objective result. Key words sudden deafness prognosis factor analysis statistics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是耳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1] 。突聋的预后受众多因素影响,并存在自愈性倾向,在预后评估表现出多因素、复杂性和盲目性 [2] 。本文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一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索本病的自然转归,寻求真正的预后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治突聋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1997年1月~2000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耳鼻喉科诊断并进行住院治疗的突聋患者68例(69耳),以1996年上海标准作为诊断依据 [3] 。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进行客观而详实的资料统计并建立了数据库。统计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性别(X 1 )、族别(X 2 )、年龄(X 3 )、患耳侧别(X 4 )、诱因(X 5 )、发病时间(X 6 )、伴随症状[眩晕(X 7 )、头痛(X 8 )、耳鸣(X 9 )、听力损失程度(X 10 )(即言语频率的听阈平均值:X 10 =HL500Hz+1kHz+2kHz)/3dB)]、听力提高程度(低频X 11 、中频X 12 、高频X 13 )(各频率提高指的是低频型:125Hz、250Hz、500Hz,中频型1kHz、2kHz,高频型4kHz、8kHz)、听力提高曲线类型(X 14 ,指将听力曲线划分为低频型X 14-1 、中频型X 14-2 、高频型X 14-3 、水平型X 14-4 、全聋型X 14-5 ,以损失程度最低频段划分)、治疗无效(X 15 )、治疗方案包括:(1)单纯应用蝮蛇抗栓酶(X 16 );(2)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组(X 17 );(3)蝮蛇抗栓酶加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X 18 )。 1.3 统计学方法 将以上资料应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单因素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对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一步验证各因素与预后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1.4 疗效标准 预后按照中华耳鼻咽喉学会标准:痊愈:0.25~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至今,或达健康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2.1.1 性别 6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39岁(10~75岁);男38例(年龄11~75岁,平均40.23岁),女30例(年龄10~71岁,平均44.10岁)。经χ 2 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9895,P=0.8038),说明性别对预后无影响。 2.1.2 年龄 见表1(略)。注:经χ 2 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 2 =28.219,P=0.0202)说明年龄对预后有影响,年龄越小,预后越好 2.1.3 族别 见表2(略)。 注:少数民族包括维吾尔族4例,回族4例,哈萨克族2例。经χ 2 检验,χ 2 =8.6431,P=0.0344,有统计学意义 2.1.4 患耳侧别 68例患者中,左耳33例,右耳34例,双耳1例。经χ 2 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 2 =8.4583,P=0.2064),患耳侧别对预后无影响。 2.1.5 诱因 指患病时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劳累或不明原因。经χ 2 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 2 =7.0587,P=0.0701),说明诱因对预后无影响。 2.1.6 就诊时间 指患者从发病到来院就诊治疗的时间,见表3(略)。注:就诊时间越短,治疗有效率越高。经χ 2 检验,χ 2 =25.5847,P=0.0024,有统计学意义 2.1.7 伴发症状 (1)眩晕:本组25例有眩晕,43例无眩晕,经χ 2 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 2 =7.0587,P=0.0701),说明眩晕对预后无影响。(2)头痛:本组55例有头痛,13例无,经χ 2 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 2 =5.697,P=0.1273),说明头痛对预后无影响。(3)耳鸣:本组10例有耳鸣,58例无,经χ 2 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 2 =3.2527,P=0.3544),说明耳鸣对预后无影响。 2.1.8 低、中、高频各段听力提高值 方差分析(F=5.554,P=0.000),有统计学意义。又行逐步回归分析,说明高频、低频、中频依次对预后产生影响。 2.1.9 治疗方法 三种治疗方法,经χ 2 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 2 =5.074,P=0.5347),说明不同的治疗方案对预后无影响。 2.1.10 听力损失程度表4 听力损失程度与预后的关系(略)。注:听力损失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经χ 2 检验,χ 2 =24.3527,P=0.0182,有统计学意义 2.1.11 听力曲线表5 听力曲线与预后的关系 (略)。注:各型听力曲线中以中频型和低频型治疗效果较好,高频型和水平型次之,全聋型最差。经χ 2 检验,χ 2 =24.0815,P=0.0198,有统计学意义 2.2 多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将各因素筛选后,X 3 、X 6 、X 10 、X 11 、X 12 、X 13 、X 14 被引入方程,见表6。 表6 多因素与预后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略)3 讨论 由于对突聋的病因、预后及相关因素、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尚无定论,同时一些病例表现出该病的自愈性,加重了该病的复杂性,使得研究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有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1996年上海标准 [3] 为依据,严格筛选病例,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手段,剔除对预后影响小的变量,寻找真正影响预后的因素,其结果可能更加可靠,更具有临床意义。 目前有关突聋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的文献报道结果并非完全一致,可能受到临床资料的处理不完全一致的影响。本文行单因素分析时,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年龄,族别,就诊时间,眩晕,头痛,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听力提高的低、中、高频。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后,族别、眩晕、头痛被剔除,其余的因素显示与预后有相关性,这与顾之平 [4] 、谢南屏 [5] 、封新荣 [6] 采用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相同。从疾病的病理转归及老年患者的生理变化上来考虑,应该接受这一结论。就诊时间越早、听力损失程度越轻、预后越佳。多数学者认为突聋与内耳供血障碍有关,耳蜗动脉呈弹簧样走行,血管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因此内耳区血流缓慢平稳,易发生血液淤滞和脂质物质沉积,并且耳蜗末梢侧支循环较少,一旦发生阻塞,内耳组织缺氧,导致毛细胞受到损害,如长时间得不到治疗,就不易恢复听力。 本组资料据听力损失和提高的程度将听力曲线类型分为低频、中频、高频三段,目的是分析听力损失不同频段对预后影响的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后, 显示高频较中、低频对预后影响大,听力损失后预后较差。听力曲线中频、低频型曲线预后好,与张毅 [7] 、Linssen [8] 报道结果相同。内耳供血障碍部位不同,损失的频率也不同。高频音的感受部位在蜗底,低频音的感受部位主要在蜗顶部。突聋之所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听力曲线,是因为病变所累及耳蜗的部位不同所致。中频、低频型听力曲线优于高频和水平型,其原因可能与耳蜗顶部血供较耳蜗底部血供好有关。 本组资料显示的不同治疗疗程、不同药物及不同疗程等均对预后无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病的自然转归,存在自愈性倾向。 本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突聋预后因素进行检验,显示统计方法不同,结果亦不同。如族别、眩晕、头痛在单因素分析中影响预后,而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中却未被证实,这不但可以解释很多研究结果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同其结果不同,有时甚至相反,而且也提示笔者,对疾病的类似研究,应规范统计分析手段,使之更为科学准确。由于本病的预后受多因素的制约,采用单因素的方法进行分析势必有一定的局限性,所得结果尚待斟酌。 尽管许多研究(包括本组)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但由于资料多属回顾性分析,病史可能欠完整及准确,病例数相对较少,特别是如何将存在自愈可能的病例排除等问题。这些都提示笔者,在对突聋预后因素的研究上,应提倡开展前瞻性研究,设立对照组,通过有计划的大宗病例临床观察,以达到探索本病病因及自然转归,确定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案,并能证实肯定的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9] 。 参考文献 1 王明山,王霄霞,陈晓东.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状态的研究.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7:305. 2 Cole RR,Jahrsdoerfer RA.Sudden hearign loss:an update.Am J Otol,1988,9:211-215.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72. 4 顾之平,佟玲,孙可淳.突发性耳聋预后一些因素的相关性探讨.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81-83. 5 谢南屏,陈平雁.108例突聋预后多因素分析.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5,39(1):53-57. 6 封新荣,张红霞,胡岩生.伴或不伴眩晕的突聋疗效的分析.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0,8:9. 7 张毅,纪维刚,尚建平.突发性聋的听力图型与听力转归关系探讨.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0,8(2):109-110. 8 Linssen O,Schultz CH.Prognostic criteria in sudden deagness.HNO,1997,45:229. 9 Kirk-Smith MD,Stretch DD.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s:a study of flawed implementation.J Eval Clin Pract,2001,7: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