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测定中声学调谐曲线的检测方法
发表时间:2009-09-08 浏览次数:595次
作者:郭建军
【关键词】 听力测定
通常的听力检查,即纯音测听,只着重于听阈的测定。即在某一声强时患者刚能听到某一频率的声音,但就识别言语而言还应注意听觉的频率辨别力,也就是能否区别两个或多个频率的声音。听力检查应包括听敏度,即听阈和频率辨别阈,也就是选择性两个方面。只有两个方面都能达到应用水平时才能理解言语信息[1]。
直接用日常生活中的单或双音节词作言语测听当然是了解听力情况的一个重要方法,但该法在应用中受测试对象的方言、文化程度、智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大,且需要专门的双间式隔声室,因而在推广上存在一定困难。
声学调谐曲线检测的基本方法是给测试耳以一个一定频率的纯音T1,其声强在听阈上5dB。同时经同一耳机再给该耳另一个频率和强度的纯音T2。逐渐增加T2的强度使之刚能掩蔽T1。如此按T1的1/8~1/16倍频程变换T2的频率并分别确定其掩蔽声强。将T2的频率、强度曲线绘制在单对数的坐标纸上,就可得出该耳对某频率的选择性,我们只选定T1为0.5、1、2kHz 3个频率。
1 设备及方法
利用一台单通道纯音听力计(DA65型),将其输出端以引线引入一台双通道听力计(DA74型)的磁带外接插孔。利用A2的任一通道将A1的输出信号输入对侧耳机即T1。调节A2的强度衰减旋钮使T1达到阈上5dB。按下A2的多频按键。自该听力计(A2)的另一通道给予同侧耳机的高于和低于T1频率的纯音T2。这样在同一耳机内同时有2个纯音,增加T2的声强使之刚能掩蔽T1,见图1(为了避免听适应现象T1及T2可用间断给声的方法)。
F1频率为0.5、1、2kHz,强度为听阈上5dB(sl)F2为距F1高低1/8、1/26……倍频的掩蔽音,强度可调图1 声学调谐曲线测试装置示意图 正常人的声学调谐曲线均呈以阈上5dB一点为顶点的锐利的楔形曲线。高于T1频率的各频率掩蔽声强曲线极陡。T2的频率越高于T1时所需掩蔽声强越高。一般在1个倍频程间需上升80~100dB。而在低于T1的各频率,其掩蔽强度曲线则与高的一侧不同。掩蔽声强曲线初起时上升很陡,但在一个倍频程后转为较平坦的尾部。自楔形尖顶至平坦尾部的掩蔽声强相差达40~70dB。
传导性耳聋患者的曲线特点是阈值提高。但仍有楔形尖顶。从顶点至平坦尾部声强差值约为25dB。
感觉神经性耳聋患者曲线特点是楔形尖顶变钝。高频一侧掩蔽声强的陡峭程度降低。低频掩蔽声强自楔形尖顶至尾部平坦区常<25dB。重度的调谐能力丧失可表现为尖顶消失。
2 讨论
近20年来,由于应用电生理学和微电极技术记录单根听神经纤维的电活动,从而改变了人们通常认为声音的频率分析功能只限于听觉高级中枢,了解到耳蜗本身就具有敏锐的频率选择性,即带通滤波的频率分析功能。很多动物实验证明,应用耳毒性药物破坏Corti器的外毛细胞而内毛细胞尚完整时,调谐曲线即可出现改变。在临床工作中这种频率识别能力的改变也可以指示出外毛细胞的病损状态。
【参考文献】
1 韩德民.听力学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