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黏膜网状划痕术治疗鼻出血60例体会
发表时间:2009-08-05 浏览次数:618次
作者:敖晓波,任 瑞,边 莉,武占峰 作者单位:016000 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关键词】 鼻出血;网状划痕;Little’s区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应用有效、迅速、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对减轻患者痛苦十分重要。本院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对鼻出血患者采用鼻中隔黏膜网状划痕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10~80岁,中位年龄41岁,外伤导致16例,无明显诱因24例,高血压史18例,鼻出血病史0~5年,一侧出血48例,双侧出血12例。检查见鼻中隔黎特尔氏(Little’s)区出血,存在不同程度血管扩张和黏膜糜烂或搏动出血。均用过多种治疗方法,但疗效不佳。有贫血表现者12例,有休克症状3例。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患者取坐位,去除出血侧鼻腔填塞物及凝血块,迅速将地卡因麻黄素棉片贴敷于出血部位,数分钟后取出。1%利多卡因于鼻中隔前下段黏软骨膜下浸润,用11号小尖刀在鼻中隔前下区直达软骨膜重复行“”字形划痕,形成重“”形。创面呈网状,凡士林纱条适当填塞鼻腔。对于出血范围小的双侧鼻出血可两侧同时手术,但鼻中隔两侧划痕切口要尽量错开,以免不慎切透软骨,造成穿孔;出血范围较广的双侧出血应分期手术,以免因黏软骨膜剥离面积过大,造成鼻中隔软骨坏死、穿孔。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酌情应用止血剂。操作中要注意避免切透鼻中隔软骨;刀尖应与黏膜保持垂直,避免划痕时造成黏膜缺损;“”形6条切口长1~2.5 cm,以超过Little’s区0.4 cm为原则。手术如在鼻窦内镜下利用镰状刀行出血区域黏膜下剥离划痕处理效果更好,避免穿孔的发生。鼻中隔软骨坏死、穿孔。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酌情应用止血剂。操作中要注意避免切透鼻中隔软骨;刀尖应与黏膜保持垂直,避免划痕时造成黏膜缺损;“”形6条切口长1~2.5 cm,以超过Little’s区0.4 cm为原则。手术如在鼻窦内窥镜下利用镰状刀行出血区域黏膜下剥离划痕处理效果更好,避免穿孔的发生。
1.3 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2年,48例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任何不良反应;8例基本恢复正常,4例失访。无鼻中隔软骨感染、嗅觉减退、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发生。
2 讨论
有报道在内镜下对鼻出血行激光、微波或药物烧灼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原理是利用其对出血处黏膜的局部凝固或炭化,促使局部瘢痕愈合以达到封闭血管的目的,但这种处理方法对活动性出血的止血效果稍差。另外,由于烧灼深度不够,纤维组织增生较少,瘢痕形成不足,血管再生或周围血管爬行所致易再次出血,黏膜划痕术通过划痕破坏出血部位原先的血管走行,使出血区域血管广泛纤维化和血管周围胶原组织增生,血管数减少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由于鼻中隔黏膜血管丰富,不会引起鼻中隔黏膜的血液供给发生障碍,而且由于此种手术范围局限,不会影响鼻腔的解剖结构及正常的生理功能,但对瘢痕体质患者慎用此法。本组病例无一例为瘢痕体质。治疗一次后多收到理想效果,手术用时短,患者痛苦小,无明显不良反应,不需特殊设备和仪器,可在门诊进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宜于设备差、技术力量薄弱的基层医疗单位。
【参考文献】1 时启梅,魏传华.鼻内窥镜下激光治疗鼻出血.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2,16(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