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内窥镜下鼻内额窦开放治疗额窦炎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761次

作者:陈慧英,唐永元

 【摘要】  目的  观察筛窦切除术+额窦开放术与单纯筛窦切除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方法  在内窥镜下扩大鼻额管,开放额窦底。结果  筛窦切除术+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筛窦切除术组。结论  内窥镜下鼻内额窦开放术对慢性额窦炎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  慢性额窦炎;内窥镜;鼻内额窦开放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thmoidectomy+frontal siusotomy and simple ethmoidectomy on chronic frontal sinusitis.Methods  Nasofrontal duct was extended and the bottom of frontal sinus was opened under nasal endoscope.Results  The effect of ethmoidectomy+frontal sinusotomy group was better than simple ethmoidectomy group on chronic frontal sinusitis.Conclusion  Intranasal frontal sinusotomy under nasal endoscope have good effect in chronic frontal sinusits.

  【Key words】  chronic frontal sinusitis;endoscope intranasal;frontal sinustomy

    我科自1995年开展内窥镜鼻窦手术以来,已完成手术1000余例,其中有完整资料的慢性额窦炎患者总结整理了行鼻内额开放术者36例(68侧)为治疗组,行筛窦切除而未开放额窦的额窦炎患者38例(71侧)为对照组。

  1  临床资料

  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骨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36例(68侧),男21例,女15例,年龄16~68岁。其中Ⅰ型2期11例,Ⅰ型3期9例,Ⅱ型2期8例,Ⅱ型3期5例,Ⅲ型3例。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18~62岁。其中Ⅰ型2期12例,Ⅰ型3期8例,Ⅱ型2期12例,Ⅱ型3期2例,Ⅲ型4例。全部病例均做CT扫描或MRI检查示一侧或双侧额窦炎,并伴一个或多个鼻窦炎。      手术器械采用浙江桐庐产BDJ型系列鼻窦内窥镜,配置电视显示屏及相应手术器械。对照组的手术根据患者情况,有鼻息肉者摘除鼻息肉,有上颌窦炎者行钩突切除或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中鼻道开窗),有蝶窦病变者开放蝶窦,对于泡性中甲或息肉样变给予部分或切除中甲,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全部患者均切除患侧筛窦,特别尽量彻底清除前组筛窦。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经70°或30°镜,在前筛顶部寻找额窦开口,有时额窦开口不容易发现,可用弯吸引管或用自制探针(我科采用耳显微外科用小刮匙,折成25°~30°)探查额窦开口,找到额窦开口后,再用25°~30°刮匙向周边扩大额窦底约0.5cm,同时摘除额窦口息肉或炎性组织,一般不处理额窦内黏膜,额窦内可用软管探查吸引。

  2  结果

  全部病例随诊6个月~2年,结果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结果显示,全部治疗组患者,经鼻内额窦开放后,鼻根部、眉间、前额头痛消失或明显改善,治疗组2例鼻息肉复发,但前额头痛消失,经CT检查额窦内正常,为病变筛窦清除不彻底致息肉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5例患者仍有前额头痛,但较术前明显减轻,其中2例经内窥镜摘除前组筛窦、额窦口小息肉及水肿黏膜后治愈,3例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治愈。对照组7例患者前额部疼痛未改善,CT检查额窦炎未好转,内窥镜检查2例为筛窦息肉复发,4例检查为额窦口息肉样组织阻塞,1例为纤维样组织阻塞。4例经再次手术开放额窦后治愈。3例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症状改善。

  3  讨论

  随着对鼻窦炎发病机制的新认识及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在各大城市医院的成功开展后,内窥镜手术在基层医院也得到了广泛开展。我科在1995年开展内窥镜鼻窦手术以来,已完成各类内窥镜鼻窦手术1000余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理论,手术中应主要解决中鼻道和筛窦病变,尽量保留正常组织,重新建立通气引流和正常黏膜上皮清洁作用[1]。

    Messerklinger对感染的传播方式进行研究,用内窥镜观察窦内黏膜的运动规律,发现额窦内纤毛是以额筛隐窝开始沿窦内的内壁向上向外在窦内循环一周,再回到额窦内口。这样的运动方式提示中鼻道、前筛的病灶是额窦继发感染的原因,又是阻塞窦腔自然开口使分泌物不能回流,窦内感染不能消除的因素[2]。我们在早期对伴有额窦炎的鼻窦炎患者,常规切除钩突,开放筛窦后,尽量清除前后筛窦病变气房。对有上颌窦炎患者,探查自然窦口通畅与否,选择作自然窦口扩大术(中鼻道开窗)。有蝶窦炎患者做蝶窦开放,中鼻甲息肉样变或泡性中甲做切除或部分切除。鼻中隔偏曲者给予矫正。除额窦确定有囊肿外,一般不做额窦开放。在临床上,不少患者额窦炎得到痊愈,但效果尚不满意。近年来,根据开放闭塞鼻窦开口,改善引流功能的原则[2]。我们对伴有额窦炎的患者,均在内窥镜下做鼻内额窦开放术。额隐窝与前筛顶之间有一骨性隆起,是开放额窦的重要解剖标志,其前方为额窦底和额窦开口,其后方为筛顶,即前颅底。用探针在前找到额窦开口,此处骨壁较薄,用咬钳或小刮匙向周边扩大范围应大于0.5cm,以便引流及防止闭塞。同时小刮匙不能环行搔刮额窦开口的黏膜,以免术后引起瘢痕性狭窄,扩大额隐窝时不能损伤鼻泪管。额窦腔内分泌物可用软吸管吸出,一般对额窦黏膜不处理,除非有息肉或新生物等。手术中清除前筛时不要损伤筛前动脉,以免引起出血影响手术操作。术后加强随访非常重要。本组患者中鼻息肉复发者,除了术中病变筛窦切除不彻底外,未及时来院随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术后不及时处理术腔,窦口被血痂封闭,术后长时间窦口黏膜明显水肿,导致窦口狭窄封闭,我们给予第2次手术后,并加强了术后及时随访工作,水肿明显者给予强的松15mg,qd×3天,及时控制原有感染,局部使用丙酸倍氨米松喷鼻,如探查鼻腔窦口有肉芽及息肉应给予摘除,保持窦口通畅,病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本组病人与对照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Kennedy DW,Zinreich SJ,Rosenbaum AE, et al.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theory and diagnostic evaluation,Aroh Otolaryngal,1985,111:576-582.

  2  May M.Frontal sinus surgery:endonasal endoscpic ostioplasty rather than extemal ostioplasty.Oper Otol Head Neck Surg,1991,204:247-256.

  作者单位: 215500 江苏常熟,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