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上颌窦前壁钻孔行鼻窦内镜术5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643次
作者:刘康华
【关键词】 内镜,鼻窦;上颌窦息肉;疗效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经上颌窦前壁钻孔行鼻内镜术治疗复发性、多发性上颌窦息肉的疗效。方法 本文50例患者(62侧)经上颌窦前壁钻孔,根据探查的情况而采用了不同的术式。结果 50例术后7天全部切口Ⅰ期愈合(100%),术后2周44例(88%),鼻腔通畅,头痛头晕症状消失;术后2个月48例(96%),鼻腔通畅,无头痛、脓涕及出血;无新生物生长;术后6个月47例(94%),鼻腔未见新生物,未见鼻腔粘连。50例中,术中出血20~100ml,无脑脊液鼻漏、眶内出血及视物模糊发生。结论 采用经上颌窦前壁钻孔行鼻窦内镜手术,疗效较好,与鼻腔、鼻窦内镜手术比较,该术式具有观察方便、出血少、反应轻、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
[关键词] 内镜,鼻窦;上颌窦息肉;疗效
近年来,我院采用经上颌窦前壁钻孔行鼻内镜术治疗复发性、多发性上颌窦息肉及其他鼻腔占位性病变,疗效较好,既避免了单用鼻窦内镜手术不能完全清除病灶而导致术后复发情况的发生,又保持了鼻窦的生理功能。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62侧)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19~62岁,筛、上颌窦鼻腔多发性息肉32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7例,上颌窦囊肿5例,鼻出血伴上颌窦炎6例。
1.2 方法 根据术前X线鼻窦摄片,CT检查确定诊断,拟定手术方案。局麻下,先于病变侧上唇及齿龈黏膜交界处上约0.5cm处3~5齿间做横切口深达骨膜下,暴露并凿开上颌窦前壁约0.6cm×0.8cm大小,放入0°×4mm、70°×4mm、30°×4mm硬性鼻窦内镜,根据术中探查的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术式:(1)上颌窦前壁钻孔,窦内筛窦复合体切除术6例。在鼻内镜下清除病变组织,扩大自然孔后,由里向外开放筛泡切除漏斗等病变组织。(2)上颌窦前壁钻孔窦内自然孔扩大32例,在不同角度内镜直视下清除病变组织,保留正常黏膜组织,并在内镜下经上颌窦用反咬骨钳扩大自然比。(3)上颌窦前壁钻孔清除病灶,不扩大自然孔10例。清除病灶后,见自然孔很大,窦内病灶局限,仅有上颌窦鼻孔息肉及上颌窦单发性大息肉,且息肉的根蒂多在窦腔某一角,经自然孔进入鼻腔,行内镜下清除局限性病灶后,后鼻孔、鼻腔息肉可自行脱落,不需再扩大自然孔,以免损伤周围正常的黏膜。(4)上颌窦前壁钻孔+鼻腔功能性内镜术8例。钻孔后清除病变组织,扩大自然孔,若鼻腔息肉来自上颌窦,即可脱出,若来自中鼻甲、钩尖、鼻丘等病变,可行鼻腔内镜术,切除病变,利于引流通畅,防止粘连及病灶复发。(5)全部病例清除病灶后如有出血,可给予烧灼止血,外用牙垫压迫唇部,48h除去。
2 结果
50例(62侧)术后7天全部切口Ⅰ期愈合(100%),术后2周44例(88%),鼻腔通畅,头痛头晕症状消失;术后3周46例(92%),鼻腔清洁无分泌物;术后2个月48例(96%),鼻腔通畅,无头痛、脓涕及出血,无新生物生长;术后6个月47例(94%)鼻腔未见新生物,未见鼻腔粘连。50例中,术中出血20~100ml,无脑脊液鼻漏,眶内出血及视物模糊发生。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复发性、多发性上颌窦鼻腔息肉,及其他鼻腔占位性病变,单用鼻窦内镜手术往往不能完全消除病灶而导致术后复发。我院采用经上颌窦前壁钻孔行鼻窦内镜术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鼻腔、鼻窦内镜手术比较有以下优点:上颌窦前壁钻孔,直接放入鼻窦内镜,可方便地观察病灶来源及病变性质,准确彻底地切除病灶,而且出血少,视野清楚。经上颌窦在内镜下扩大自然孔快捷而可靠,可以较好地保存和恢复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功能性鼻窦手术对窦腔的显露及观察较根治术为差,尤其是对内上及内下角的处理,常易受出血、清晰度差,处理不便等因素的影响,易残留病灶而复发率高。经上颌窦前壁钻孔直视下清除病灶,不受以上因素的影响,不但可以彻底清除病灶,而且可以保留正常的窦腔黏膜。上颌窦前壁钻孔鼻窦内镜术较鼻腔、鼻窦内镜手术出血明显减少,无眶内出血,脑脊液鼻漏、视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并克服了传统的柯―陆手术创伤大、术后反应重、窦内生理功能破坏等弊病。通过小范围的手术解决了广泛的病变,同时具有操作方便、筛窦开放中筛复合体切除方便的优点。
作者单位: 450005 河南郑州,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