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被误诊1例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659次

作者:费文彬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腺样囊性癌多发于头颈部涎腺,发生于外耳道者少见。现将我科诊查的外耳道腺样囊性癌1例患者,报告如下:男,57岁, 因左耳反复发作性疼痛5年余,伴口角右歪斜半月,在当地医院行抗炎治疗无效后于2006年10月10日转入我科。患者主诉既往曾多次患外耳道炎及外耳道疖肿,行抗炎治疗,从未行局部组织病检。查体示生命体征无异常,口角右歪斜,左眼脸闭合不全,左额纹消失。左外耳道肿胀,左外耳道口狭窄,深部不能窥及。左侧腮腺区肿胀,左耳乳突CT示:左外耳道占位性病变,中耳乳突未见骨质破坏。入院诊断:左外耳道包块性质待查?左外耳道胆脂瘤?左侧周围性面瘫。遂于2006年10月15日在局麻下行左外耳道切开探查加活检术。术中见左外耳道肿胀明显,切开时可触及外耳道皮肤变厚且质硬,外耳道下壁皮肤粗糙,未见新生物;鼓膜结构正常,未见穿孔。遂于粗糙的外耳道皮肤处取得组织并送病检,3天后确诊为:左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由于患者及家属均不同意手术治疗,要求转肿瘤医院行放疗。

    讨  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是来源于外耳道耵聍腺导管上皮或肌上皮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此病早期症状为耳痛与外耳道肿块,初期一般为间歇性钝痛或刺痛,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呈现持续性剧痛,并向颞部、颈部、枕部等放射。其它症状有耳道内肿物、听力下降、耳漏和面瘫等。外耳道肿物多位于外耳道软骨部,表现为耳道皮下隆起,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质地较硬,触痛明显;也可表现为息肉样、溃疡及肉芽组织等。本例有反复耳痛,外耳道肿胀病史,检查未见肿物,一直被误诊为外耳道炎及外耳道疖肿,直到出现外耳道渐进性狭窄行手术探查取组织活检才确诊。提示:在临床工作中若遇到长期反复或持续外耳道疼痛的患者,尤其外耳道有肿物突出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对外耳道腺样囊性癌应强调综合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该病复发率高及易全身性播散,并常沿神经和血管向周围扩散,故主张初期即行扩大手术治疗。过去,放疗对腺样囊性癌的效果有争议,近10年来研究表明,尽管单纯放疗不能达到治愈目的,但能使肿瘤明显回缩和症状减轻,延缓局部复发时间。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