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运动试验在PCI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4-02-24 浏览次数:1108次
近年来,随着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PCI)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1]。通过对PCI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比较,旨在对PCI的疗效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行PCI的患者 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0~68岁,平均(50.9±2.5)岁。伴随疾病包括高血压患者18例,糖尿病患者11例,另有6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所有患者于PCI术前均已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认其病变冠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大于70%,其中单支病变 21例,多支病变15例,且均无行PCI的禁忌证。所有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时均无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不稳定性心绞痛、运动障碍以及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等。
1.2 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禁止剧烈运动12 h、禁烟6 h、禁食4 h、禁水1 h,同时停用影响试验数据的相关药物。选用的是美国Quinton Q4500运动平板心电负荷系统。采取Bruce 方案,分别于术前(5.0±1.9)d及术后(4.8±2.6)d进行检测,记录患者的运动耐量(MET)、运动持续时间、最大心率及最大心率—血压乘积(最大心率—血压乘积=心率×收缩压)。运动终点是:①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85%;②出现典型心绞痛; ③心电图出现阳性结果(与运动前比较,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 mV,持续时间≥2 min);④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⑤运动中血压不升反降或收缩压上升至200 mm Hg(1 mm Hg= 0.1333 kPa);⑥出现极度疲劳无法坚持运动。阳性标准:①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②前文提到的阳性结果;③出现如频发室早、室速、房颤、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率失常。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CI术后平板运动试验的运动时间、运动做功量、最大心率及最大心率—血压乘积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PCI)已经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极大地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预后,随着PCI术后患者的日益增多,有必要对PCI的效果进行及时评价。自从平板运动试验开展以来,因其操作简便易行,价格低廉,而且对于门诊和住院患者均可施行,所以受到了广泛的推崇[2]。本研究旨在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PCI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患者PCI术后实施平板运动试验,其运动时间、运动耐量、最大心率及最大心率—血压乘积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认为PCI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冠状动脉造影因其直接性和准确率高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平板运动试验与其相比虽然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有所差距,但不可否认,其优势也很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平板运动试验为无创检查;②操作简单,人员需求少,无需进入介入室;③费用与冠脉造影相比低很多,患者容易接受。但是同时要注意的是其适应证的选择,当患者无静息心绞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室颤动等)、心力衰竭、不稳定性心绞痛、运动障碍以及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时才可选择平板运动试验,所以平板运动试验是冠脉造影的一个良好的补充。平板运动试验目前已作为PCI术后无合并症的患者出院前的常规检查,它不仅可以评价 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检测运动耐量,并且对PCI术后的再狭窄和新发病变有较高的预测作用。
综上所述,平板运动试验对于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病情判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提供患者运动耐量的客观指标,评估心动能的恢复情况,指导出院后的康复运动,评价手术效果及判断预后。因此,通过平板运动试验可有效评价PCI术后的疗效。
4 参考文献
[1] 夏 敏,施亚明,吴春阳.活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诊断及介入疗效的评价作用[J].心电学杂志,2006,25(1):11.
[2] 耿 强,郭丹杰.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