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麻联合全身麻醉用于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0 浏览次数:543次
作者:史玉华,魏智慧,韩田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 针麻,全身麻醉,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针麻具有镇痛、镇静、调节机体内环境、器官保护等作用[1-3],但单独应用麻醉效果不完善。全麻的麻醉效果可靠,但用药量大,代谢时间长,术后恢复慢。针麻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如何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针麻联合全身麻醉用于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拟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44例,年龄18~60岁,体重60~80 kg,术前基础代谢率正常,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心肺功能未见异常。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针麻联合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22例。2组性别比、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表1 2组一般情况各指标比较(略)
1.2 方法
术前常规肌内注射地西泮10 mg,阿托品0.5 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连接BIS监测仪(美国Aspect公司)监测BIS。B组连接G68052型针灸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选择双侧合谷穴、太冲穴、足三里穴,毫针直刺,边进针边捻动,患者感到酸、涨、麻后固定电针,电针参数为频率AM2/100 Hz疏密波;调节电刺激强度:电流强度0.5~0.8 mA、波宽0.1~0.5 ms,直至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能忍受但又不感疼痛的最大强度,持续刺激至术毕。
1.3 麻醉诱导
静脉注射芬太尼1~3 μg/kg,咪达唑仑0.03 mg/kg,异丙酚1~2 mg/kg,维库溴铵0.03~0.07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 ml/kg,通气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麻醉维持:静脉注射异丙酚100~200 mg,按需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0.05~0.1 mg和维库溴铵0.01~0.15 mg/kg,维持BIS 40~60。A组不行针麻,其余操作同B组。于麻醉前15 min(T1)、气管插管后45 min(T2)、术后2 h(T3)记录平均动脉压(MAP)、HR,记录术中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术毕到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后2 h VA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T1时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2,3时MAP和HR降低(P<0.05)。见表2。表2 2组不同时点MAP和HR比较(略)
2.2 与A组比较,B组异丙酚、芬太尼用量减少,术毕到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缩短,术后VAS评分降低(P<0.05)。见表3。表3 2组麻醉用药量、术毕到拔管时间及VAS评分比较(略)
3 讨论
针刺合谷穴具有益气养血、平衡阴阳、镇静镇痛效应;针刺太冲穴,可使气血运行通畅,降低心率及血压,具有镇静镇痛效应;针刺足三里穴具有改善胃肠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力及镇痛效应。因此本研究选择刺激上述三种穴位。
本研究采用针麻联合全身麻醉,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减少麻醉药用量,降低了术后的疼痛程度,有助于围术期管理,患者预后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一方面与电针刺激穴位使机体痛阈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与电针刺激穴位使体内释放大量内啡肽、5羟色胺等镇痛物质有关[4,5]。综上所述,针麻联合全身麻醉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可靠。
【参考文献】
1 李任国,李伟,马涛,等.改良微电针麻仪在臂丛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河北医药,2008,30:15151516.
2 曹小定.针刺复合麻醉的产生和发展.针刺研究,1997,22:911.
3 高成杰,宁吉顺,隋波,等.针药复合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941.
4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659.
5 陈树德.针麻甲状腺手术13314例临床总结.中华麻醉学杂志,198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