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锁骨穿刺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附350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5-13 浏览次数:426次
作者:周志华 吕雄英 张和峰 作者单位:311800 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 垂直锁骨穿刺法 锁骨下静脉穿刺
为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本院于2000年2月起,采用垂直锁骨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至今共应用35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0例,其中男305例,女345例,年龄25~75岁,均为ASAⅠ~Ⅲ级全麻手术病人,均采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病人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手自然下垂于体侧)。65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150例,采用标准Aubaniac法[1]穿刺,即锁骨中点下缘1cm为穿剌点,针尖指向胸锁乳突肌内、外二头及锁骨上缘组成的三角形,如果病人解剖标志不清,针尖指向胸骨上窝,进针时穿刺针紧贴锁骨后,与冠状面平行,轻抽吸注射器,保持一定的负压,直至穿刺成功,然后置入导丝,导管;B组150例,用Mogil等[2]提出的方法。穿刺点在锁骨中、内1/3交点的下缘处,进针置管方法同A组;C组350例,穿刺点在锁骨中、内1/3交点下缘1cm处,进针方向与锁骨二端连线垂直,穿刺方法同A组。
1.2 观察指标 一针穿刺成功率、反复穿刺成功率、动脉损伤及气胸并发症。采用卡方检验作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一针穿刺成功率及反复穿刺成功率C组明显高于A组和B二组,A组与B组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全组病人并发症均为动脉损伤,无一例气胸发生。动脉损伤C组为0,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三种方法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略)
3 讨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中心静脉测压和深静脉营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其它深静脉比较,有容易固定、不影响头部活动、不易感染等优点。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笫1肋的外侧缘,成人前方为锁骨内侧缘,下方是笫1肋,后方是前斜角肌,锁骨下静脉在锁骨中点偏内越过笫1肋上表面轻度向上,然后向内、下,轻度向前越过前斜角肌,与颈内静脉汇合。前斜角肌将锁骨下动脉分隔,静脉在前,动脉在后,二者相差1cm,肺尖在动脉下方,个别病人可高出锁骨上2~2.5cm。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有7种方法。报道[3,4]Aubaniac法失败率达6%~20%,气胸发生率为1.3%,动脉损伤发生率为0.5%;Morgil法气胸发生率为1%~2%,动脉损伤发生率为2%~5%。本组资料显示,A组使用方法一针成功率为70%,反复穿刺成功率90%,动脉损伤发生率8%;B组使用方法一针成功率为65%,反复穿刺成功率91%,动静损伤6%。A、B二组成功率低,并发症多,可能与进针方向不够明确有关。进针角度过大穿刺针易与锁骨下静脉平行而至不能穿到静脉,针体与锁骨接触面增大,常使针尾不能充分压低,容易损伤动脉。C组成功率高,无动脉损伤并发症,与进针方向明确有关,本法按静脉行走解剖学关系设计,进针点在锁骨下静脉的中远端,刚好在弓形上,穿刺针与静脉相对较垂直,因而穿刺成功率更高。
【参考文献】
1 Aubaniac R. Injection intravenous sousclaviculaire advantages et technique. Presse Medicale, 60:1456.
2 Mogil RA, Delaurentis DA, Rosemond GP. The infraclavicular venepuncture. Archives of Surgery,95:320.
3 Sise MJ,Hollingsworth P,Brimm JE, et al. Complications of the flow-direcred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A prospective analysis in 219 patients.Crit Care Med,1981,9:315~318.
4 Patel C, laboy V, Venus B, et al. Acute complications of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inser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Crit Care Med,1986,14: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