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3-22 浏览次数:435次
作者:武科学 作者单位:(平陆县人民医院,山西 平陆 044300)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麻醉;应用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方法,具有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优点。我院自2005年起,在下腹部手术和骨科下肢手术中应用CSEA,并与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手术患者60例,其中阴式子宫全切30例,剖腹产手术10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20例。随机分为两组,CSEA组30例,CEA组30例,ASAⅠ级~Ⅱ级,年龄22岁~70岁,体重52 kg~75 kg。
1.2 方法
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鲁米那0.1 g肌注,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ECG、MIBP、SPO2、HR。麻醉前快速补液,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500 ml~800 ml,CSEA组采用BD公司生产的针和套件,取L2-3或L3-4间隙,穿刺选正中入路,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笔尖式25号腰穿针,当蛛网膜穿过有明显落空感,针内有清澈脑脊液流出后,注入0.5%布比卡因1.5 ml~2.5 ml(0.75%布比卡因2 ml+麻黄碱1 ml),退出腰穿针后,硬膜外头向置管3 cm,胶布固定好导管,翻身平卧,调节麻醉阻滞平面达T8-10之间,CEA组取1-2或2-3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头向置管3 cm,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5 ml试验量,观察5 min无腰麻现象后,再追加2%利多卡因12 ml~15 ml调节麻醉平面达T8以下。阻滞平面测定以针刺痛觉消失为标准,观察两组病例阻滞所需时间,手术中常规吸氧,如果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20%,可加快输液速度,并给麻黄素10 mg~15 mg,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手术开始时间、切皮时病人反应、术中牵拉反应、恶心呕吐鼓肠发生率、肌松满意度、术后头痛发生率。
2 结果
阻滞平面达T8所需时间:CSEA组为5 min~10 min(7.5±2.5),CEA组为20 min~30 min(25.4±5.2),有明显差异。麻醉后低血压波动超过基础值20%发生率:CSEA组40.0%,CEA组33.3%,经扩容,升压处理恢复,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指标(见表1)。表1 组手术各项指标观察对照表(略)
3 讨论
EA具有并发症少,可术后镇痛等优点,但EA阻滞平面出现较慢,阻滞不全发生率较高,骶神经阻滞不完善,局麻药用量大,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也给术者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SA用于妇科手术其效快,镇痛肌松较满意;但麻醉时间受限,术后无法连接镇痛泵,并发症相对较多,主要是术后低血压,麻醉后疼痛率发生较高。CSEA起效迅速、用药量少,短时间内即可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麻醉后头疼发生率低,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通过60例CSEA麻醉的妇科手术,体会如下:(1)可充分发挥SA和EA的优点,避其缺点,具有麻醉药用量小,起效快、效果明确、肌松充分,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手术时间不受限制,便于术后硬膜外止痛,降低椎管内麻醉失败率等优点。(2)减少了麻醉后头痛的发生率。25G笔尖式腰麻针刺入硬膜时为钝性分离硬膜纤维,对硬膜损伤小,使麻醉后头痛的发生明显减少(<1%),同时也减少EA局麻药漏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性,尤其适合连台手术麻醉。本组CSEA的阻滞范围常比预料的广泛,这与蛛网膜下腔注药后使硬膜外腔压力增加和容积变小,从而扩散较广有关,少量局麻药从硬膜外腔扩散到蛛网膜下腔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术后无头痛发生,与腰穿针较细有关。CSEA的用药量小于单纯的硬膜外阻滞,从而降低了局麻药的副作用,增加了麻醉的安全性。本组观察表明CSEA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麻醉起效快,肌松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用于下腹部手术和下肢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但要加强麻醉管理,避免过高平面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