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坐位穿刺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12-01  浏览次数:435次

  作者:吴维强 作者单位:810000 青海西宁,青海红十字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 脊麻 硬膜外 联合阻滞 坐位穿刺 剖宫产 手术

  剖宫产手术由于产妇及胎儿病情变化迅速,麻醉方法力求安全、简洁、适应手术需要。我院剖宫产手术基本采用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在体重大于75kg的产妇,采用侧卧位穿刺常有穿刺困难,穿刺成功率低,反复穿刺既延误手术时机,又给患者带来痛苦。侧卧位穿刺,产妇由于腹部及大腿脂肪堆积,往往体位摆不到位,不能满足穿刺要求。且产妇由于自身原有的生理变化加上膈肌受压迫,呼吸不通畅。采用坐位穿刺,避免了上述问题,使产妇感到舒适。近来,我院麻醉科采用坐位穿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4例产妇,年龄18~35岁,体重均在75kg以上,ASAⅠ或Ⅱ,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采用双育法随机分成A、B组(n=62)。采用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A组采用坐位穿刺,B组采用侧卧位穿刺。A组早破水12例,胎儿宫内窘迫46例,前置胎盘2例,胎盘早剥2例。B组早破水15例,胎儿宫内窘迫42例,前置胎盘4例,胎盘早剥1例。

  1.2 麻醉方法

  A、B两组均采用脊麻及硬膜外联合阻滞,穿刺点一般采用L2~3椎间隙。A组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头向注入0.75%布比卡因1.5ml(等比重液),硬膜外间隙头向置硬膜外导管4cm。产妇坐位,调节麻醉平面在T8以上T6以下。术中根据麻醉效果决定硬膜外间隙是否需要给药。B组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头向注入0.75%布比卡因1.5ml(等比重液),硬膜外间隙头向置硬膜外导管4cm。产妇侧卧,调节麻醉平面在T8以上T6以下。术中根据麻醉效果决定硬膜外间隙是否需要给药。

  2 结果

  124例患者中有5例改为全麻,A组3例,B组2例,其中B组中1例退出试验(不分析其麻醉效果,但分析其不良反应)。因系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影响穿刺成功的诸因素在两组内分布频率较均匀,因此两组的结果是可比的。采用两样本频数的χ2测验;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高于B组。见表1。表1 两组穿刺成功率表2。表2 两组患者注药后各时点,T7阻滞、Bromage 1分例数分布比较

  两组术中静脉注射阿托品、麻黄碱的例数及晶体、胶体液输入量、出血量、尿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性(见表3)、术后麻醉治疗(见表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性的比较(不稳定例数/稳定例数)表4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质量综合评价的比较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A组穿刺成功率为87%,B组为58%,A组明显高于B组,说明在体重大于75kg的产妇的剖宫产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中,坐位穿刺成功率高于侧卧位。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程度、麻醉维持时间、循环的稳定性等方面,两种穿刺方法没有明显差异。在体重大于75kg的产妇的剖宫产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中,坐位穿刺成功率高于侧卧位。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