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腔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05-13  浏览次数:555次

  作者:任建军 张永春 伍伟明 王欣 作者单位:323900 浙江省青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关键字: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腔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前硬膜外分娩镇痛中最常用的局麻药是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的中枢神经及心脏毒性小,低浓度时产生明显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本院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3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的初产妇76例,ASAⅠ~Ⅱ级,无明显阴道试产禁忌证。孕妇要求分娩镇痛3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0.2%罗哌卡因组(R组)和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组(RFC组),另40例未采用分娩镇痛作对照组。各组孕妇年龄、孕周、体重、身高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当两用药组(观察组)孕妇进入活跃期且宫口开至3cm时,经L2~3行硬膜外腔穿刺,向头置管3cm,注入试验剂量5 ml,观察5min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和局麻药中毒征象后,再注入2~7 ml,首次剂量共7~12ml。R组按需每次追加5~8ml,RFC组在用首量半小时后,用输液泵以5~7ml/h的速率持续注入硬膜外腔。平面均控制在T10以下,在宫口开全后停药。

  1.3 观察项目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0表示完全无痛,100分疼痛难忍。(2)采用Bromage评分评估下肢运动阻滞程度,0级为髋关节可活动,下肢运动无碍;1级为不能抬起髋关节,能运动膝和足关节;2级为不能运动膝关节,能运动足关节; 3级为下肢完全不能动。(3)观察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4)持续监测胎心及母体BP、HR、SpO2。(5)新生儿Apgar评分。(6)计算用药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分娩方式比较用g检验。

  2 结果

  2.1 镇痛有效率

  两观察组镇痛有效率均100%,与用药前相比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平面均在T10以下,Bromage评分均为0级。 R组用药前VAS(84.5±11.6)分,用药后(28.6±13.8)分;RFC组用药前VAS(87.6±10.3)分,用药后(31.7±13.5)分,两组间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用药量及产程比较

  罗哌卡因用量:RFC组(26.3±8.8)mg,较R组的(36.8±7.6)mg明显减少(P<0.05)。产程:两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延长, 但差异无显著性,详见表1。表1 各组产程比较(略)

  2.2 分娩方式

  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2。各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观察组用药前后产妇的BP、HR、SpO2和胎心均无明显变化。表2 各组分娩方式比较(略)

  3 讨论

  分娩镇痛的方法很多,其中硬膜外镇痛最为有效。用于分娩镇痛可避免子宫和胎盘的血流量减少,改善胎儿氧气供应,还可以改善子宫收缩的失调现象[1],避免因疼痛过度而导致不必要的剖腹生产。本文采用硬膜外镇痛有效率100%,VAS评分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1)。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较少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2],它的脂溶性介于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之间,对子宫和胎盘血流无明显影响[3]。低浓度罗哌卡因几乎只产生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较轻,自然分娩率较高,0.25%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罗哌卡因组出现运动阻滞的比例较低[4]。低浓度局麻药与镇痛药联合应用,可加强镇痛作用,降低药物用量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0.1%的罗哌卡因加芬太尼1μg/ml,就能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5]。芬太尼总量不超过0.2mg或50μg/h,对新生儿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6]。本资料病例芬太尼用药总量均低于0.1mg,故对母胎影响较小。RFC组较R组局麻药用量明显减少,而且持续给药使硬膜外腔维持稳定的药物浓度,可节省人力,较间断给药方法实施起来更合理、更简便。

  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1)麻醉科和产科医护人员要密切合作,以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2)行分娩镇痛时,应开放静脉,保持血压平稳,麻醉平面应控制在T10以下;(3)全程胎心监测,若发现胎心异常和宫缩异常应及时处理。

  总之,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对产程影响较小,对母婴无不良影响。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联合用药更合理,而硬膜外腔持续推注实施简便,有利于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 Mclleuan KJ, Fauldas D. Ropivacaine:an update of its use in regional anaesthesia.Drug ,2000,60:1065.

  2 黄宇光,罗爱伦,编. 21世纪医师丛书·麻醉学分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1.

  3 郭建荣,姜虹 ,崔健君. 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20(1):61.

  4 Gautier P,De-Kock M,Van-Steenberge A,et al.A double blind comparison of 0.125% ropivacaine with sufentanil and 0.125% bupivacaine with sufentanil for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Anesthesiology,1999,90:772~778.

  5 冯丹,姚尚龙,张小铭 .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可行走式分娩镇痛.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8):469~472.

  6 Cascio MG, Gaiser RR, Camann WR, et al.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four different infusion rates of ropivacaine for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 Reg Anesth Pain Med,1998,23:548~55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