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发表时间:2010-01-15 浏览次数:588次
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作者:王蓉 作者单位:410013 长沙 湖南省肿瘤医院 【关键词】 麻醉 对我院胸外科收治的2004年1月 2006年1月间麻醉恢复期心电图改变者526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4年1月 2006年1月间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526例,男性355例、女性171例,年龄18 72(平均51.5)岁。糖尿病、高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史者未列入统计。术后均入ICU病房持续心电监护至少72小时。 526例患者中肺部手术302例,心电图改变65例,占21.53%;乳腺手术108例,心电图改变42例,占38.89%;食道贲门手术110例,心电图改变24例,占21.82%;纵隔肿瘤6例,心电图改变2例,占33.33%。异常检出133例,其中ST-T改变56例,占42.11%;窦性心动过速22例,占16.54%;窦性心动过缓39例,占29.32%;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占6.02%;室性期前收缩4例,占3.01%;心房颤动3例,占2.26%;房性期前收缩1例。 ST-T改变是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mV或合并T波低于同导联R波1/10为阳性诊断标准。2 结果 经监护和及时处理,异常心电图改变133例中转为正常者112例,占84.21%;未完全纠正但好转21例,占15.79%。3 讨论 麻醉恢复期是围术期重要阶段。虽然手术、麻醉已经结束,但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尚未完全消失,各种生理反射和重要脏器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心血管系统因多种原因还没有恢复,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而发生意外。因此需要严密监测与及时处理。监测项目包括神志、呼吸、循环、血氧饱和度、麻醉手术因素等。本文一一赘叙,仅结合平时心得叙述如下。 嗜睡可以是麻醉剂残余,也可能为低钠血症或酸血症引起。颈静脉塌陷多因体液减少,这可加快心率,同时低钠血症也可导致心率加快。我们平时密切观察、详加鉴别、及时处理。电解质摄入、排出和代谢紊乱,术前禁食水,术中失血、失液均可使电解质和/或酸碱失衡。观察发现钾、镁、钙、钠和酸碱失衡多见,其中以低钾和二氧化碳潴留易致心律失常。尿和汗中钾的排泄量在创伤后增加,在最初24小时内,尿中排出70 150mmol钾,以后逐渐减少。因此应准确评估患者术后电解质情况,在手术前做血气分析。成人所需钾量1.0 1.5mmol/L。若从周围静脉滴注含钾液体浓度太高会引起化学刺激,导致局部血管壁疼痛。故要严格控制钾浓度和输入量(KCL≤6g/L),输液速度也不宜过快。 麻醉药使患者肌力下降,声门水肿致使上呼吸道梗阻;麻醉药还可抑制呼吸中枢;肌松药的残留可减少肺通气量等,可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通气血流比值下降,呼吸加深加快,胸腔内压力明显改变,引起心律失常。因此需尽早改善呼吸功能,尽量缩短麻醉诱导期,麻醉需平稳,动态观察血氧饱和度,吸氧浓度不宜过高,清醒患者术后给氧浓度在3L 4L;肌松剂用量不宜太大;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直接刺激咽喉部;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应在严重缺氧以前及时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对意识已恢复患者,鼓励其自主呼吸,呼吸长时间不恢复,应考虑电解质失衡。要尽快使二氧化碳排出,防治心律失常。 患者精神紧张及手术应激反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致心律失常。麻醉恢复期者心电图改变还与低体温、止血药物的应用和雌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开胸术后除胸腔内有广泛渗血或凝血机制异常外,应尽量少用止血药物,降低栓塞发生率。乳腺癌患者雌激素水平增加。有学者认为雌激素对血脂代谢有明显调节作用,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近来又有学者报道绝经后心血管危险和严重性可能增加。本组42例乳腺手术前心电图改变者,麻醉恢复期心电图转为正常者34例,占80.95%;未完全纠正但好转8例,占19.05%。 总之,麻醉恢复期的心电图改变原因很多,主要有电解质及酸碱紊乱、麻醉药物及手术刺激等,因此需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